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10:17: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东城区期末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 一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 共 20 分 )

王玄谟 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

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

“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坐谈

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以

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 .

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 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

. 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 阳进阴退之术,皎然 于心目者,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

..

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荧

.而心不及动,辩起而智不能

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瞥于死生而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

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如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

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

“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

”流

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

“若欲弃城,

下官请以血污公马蹄, ”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

之势哉 ?勇奋于生死之交, 谋决于安危之顷, 武帝 之所以灭慕容、 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 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谟言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 之,目

. 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

,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

..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

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

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曰: “弟子與尸 。”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

③《易》

取材于王夫之 《读通鉴论》 )

注释;①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

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②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 次北伐,①弟子與尸,形容大败之状。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 勇 以:就??而论

(3 分 )

②侈于口而馁.于心 馁:丧失勇气 ③皎然 于心目者 皎然:清楚明白的样子

..

④则目荧 而心不及动 荧:眩惑,迷惑

⑤而数十万人之要领 已涂郊原之草矣 要领:统帅

..

⑥而心妄度 之

度:预测

所以:??的凭借 无已:无休止 C.

③⑥

D. ⑤⑦

1

⑦赵括之所以 亡赵

.. ⑧而戕民于无已

..

A. ①⑧ B. ②④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 至于谋略,或许是可以预先筹划的 B. 机操于转眄 在转眼之间机械操作 C. 规无穷之变于数端

( 把战争 ) 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 D. 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不用等明智的人 ( 预测 ) ,就早已经看明白了 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 王夫之认为宋文帝受了王玄谟陈词的煽动,贸然北伐无疑是自取失败 .

B. 在王夫之看来,战场情况很复杂,事先确定的临敌谋略并不完全适用。 C. 王玄谟的勇气只是浮于表面,嘴上说得多,一且遇到实战就仓皇失措。 D. 王玄谟北伐前在朝中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 9.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5 分 ) ①谋决于安危之顷 ②亟正以刑可也

10. 根据要求作答。 (6 分)

①写出文章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文章第四段引用了多个战例,请结合全文简述其用意。 ( 二) 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 ( 共 4 分) 11.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①

子贡问:“师 与商也

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论语 ? 雍也》 )

注释:①师,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②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4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6.(3 分) D

7.(3 分) B

8.(3 分) D

9.( 5 分)参考答案:

①在形势危急的瞬间决定谋略

②(应该)赶快用刑罚正法(这些纸上谈兵的人就)可以了

10.(6 分)参考答案:

①( 2 分)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

②( 4 分)要点:

⑴第四段引用北伐获胜的战例与王玄谟失败的事实作对比。

⑵说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战胜。

⑶战争取胜的因素是勇和谋。

2

?”子曰:

⑷王玄谟北伐失败是因为他只会坐而论兵,缺乏真正的勇谋。

(1 分)

意思对即可。

11.(4 分)

评分参考:

中庸思想 1 分,对“中庸”的解释

1 分,联系材料进行说明 2 分。

附:参考译文

王玄谟北伐必定失败(的结局) ,不用等待沈庆之这样的老成宿将上阵便可知道。如今

在一千年以后, 从他的言论意旨中去考察,就知道他没有不败的道理。

文帝说:“观看王玄

谟的陈词,令人有封狼居胥的想法。 ”坐着谈论就树立远大策略的雄心,不失败(还)等待 什么呢 ?

战争取胜的因素,是谋略和勇气,

(仅此)二者就够了。就勇气而论,在锋箭如雨、车

(只)用语言标榜勇气的人,

驰骑骤的情况下,一对一作战,之后勇怯(可以)显而易见。

(那勇气仅是) 浮于表面的勇气, 嘴上说得多而内心虚弱, 遇见敌人就一定逃跑。 至于谋略,就是或许可以预先筹划。但预先筹划的, (也只是)军队进退的大概罢了。 (如果)两军对垒而两相筹谋,采取控制要害侧击虚弱,说左打右,表面进攻暗中后退的策略,在心里(都十

分)清楚明白, 都不能够依赖战前制定 (的策略) 去为战时所用。 只有在喘息之机, (趁着)

或收敛、或放纵、或虚打、或实打意念的产生,在转眼间随机应变(,

)(选择适当的战略) 。

(若)不能凝神聚气来在心中谋划,那么就会目眩而心无所主,争辩纷起而智慧不能决断。

所以,善于谋划的人,没有(谁)能(预先)说出他的(具体)策略的。

(战前)指天画地,

(进行)彼此考虑, (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决定了

计划,那么,临战时候的束手无策,在生死关头眼睛昏花闭口无话可说,就是必然的了。

王玄谟的勇气,(只)是大声疾呼的勇气。他的谋略,

(只)是画被子摸肚皮的谋略。因

此可以在战争之前, 面对君主手拄笏板, 掀动长髯,声音响亮惊动四周座位上的大臣们。现 在也不知道他陈述的是些什么内容, (这些内容)一从他的嘴说出,一在笔端写成,就导致

了数十万人惨死在郊外的荒野里了, (更)何况又和江、徐这些写文章的人相互协助地叫喊

发表意见呢 !

薛安都进攻关、陕地区取得了胜利, (是因为当时)鲁方平与薛安都(立誓)说:“你

不进,我杀你。我不进,你杀我。”(最后)流出鲜血凝固(在)臂肘上而没有后退,

(他

们的)军队因此取得了胜利。武陵王刘骏镇守彭城(非常)稳固,

(是因为当时)张畅对江

夏王刘义恭(发誓)说:“如果(您)打算弃城(逃跑)

,那么我请求用脖子上的鲜血染红

您的马蹄。”刘骏赞同他的誓言,发誓与彭城同存亡,彭城因此得以保全。由此看来,北魏拓拔氏难道真的有不可阻挡的势力吗?在生死关头勇气奋发,在形势危急的瞬间决定大策,宋武帝之所以(能够)消灭慕容、俘虏姚泓,痛骂姚兴而姚兴不敢违抗,占领拓拔嗣的城池以进军而拓拔嗣不敢阻止,也是这样罢了。都是因为王玄谟(对宋武帝北伐)引以为豪,内

3

心妄自揣测,好像亲眼所见一样,夸夸其谈北伐经略,反观其自身却没有一个心无旁念

(思

维)迅捷的人,来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因此形势与事先的谋划相违背,

匆忙慌张不知所措, 使敌寇进犯屠杀江淮百姓,不用等明智之人(去预测)

就早已经看清楚

它了。

纸上谈兵的人一定死于战争,听信这些言论而发动战争的人,一定导致他的国家灭亡。

赵括使赵国灭亡的原因,景延广使晋国灭亡的原因,

(都是)一样的(道理) 。统治国家的君

主,(应该) 赶快用刑罚正法 (这些纸上谈兵的人) (就)可以了。 废弃刑罚而不用, (他们)

仍然会表达邪妄之说来欺骗后世的人们,

(那么将)无休止地残害百姓。 《周易》中说: “弟

子用战车载尸而归。 ”说的就是纸上谈兵的人。 西城区期末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 10 题。(共 19 分)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 。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

“吾三人者

于齐国也, 譬之若鼎之有足, 去一焉则不成。 且小白 则必不立矣, 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 ” 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

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 ”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

也,其天邪!人事则 .

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 尽之矣。

晋文公欲合 诸侯,咎犯曰: “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 ”公曰:“何若?”咎犯曰: “天

. ③

子避子带之难 ,出居于郑,君奚 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 ”文公曰:“吾其 能乎?”

. . 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 阙,勤 天子之难,成教垂 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 ”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

. . 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

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

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

(取材于《吕氏春秋》 )

③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

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注】 ①旷:荒废,耽误。

②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

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①智者之举事必因.时 ②若是而犹不全.也

因:凭借。 全:完备。

4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a6dc1nn639nplx1m54t1j03v4ivcy00aq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