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
一、选择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一切哲学都是( )
A. “科学之科学”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正确概括与总结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进行正确概括和总结的是( ) A.一切哲学 B.唯物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现代哲学 3.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4.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5.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不同的哲学派别可以分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
A.首次使哲学系统化.理论化 B.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C.是哲学成为“科学之科学”的标志 D.使哲学成为所有知识的总汇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17世纪英国哲学 B.18世纪法国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的“基本内核”是( ) A.休谟的经验论 B. 康德的先验论
C.黑格尔的辩证法 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 A.科学性 B.阶级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
A.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B.提高我们理论思维的能力
C.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D.更好地掌握各门具体科学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 1.唯物主义都坚持(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意识是物质所派生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C.关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3.近代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
A.猜测性 B.形而上学性 C.机械性 D.不彻底性
4.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自然科学基础和论证的有( )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1
5.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内容来说是(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C.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统一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3.一切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一切哲学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5.一切哲学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正确概括与总结。 6.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一切哲学都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
8.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
9.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12.唯物主义诸形态都是和辩证法相结合的。
13.哲学史上辩证法或者同唯物主义结合或者同唯心主义结合。
14.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或者同唯物主义结合或者同唯心主义结合。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知识的总汇。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7.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18.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练习二
一、选择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实践的唯物主义”指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共产党宣言》 D.《实践论》 3.成为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的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C.科学实验 D.阶级斗争
4.在阶级社会里,实践基本形式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是( ) 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C.科学实验 D.日常生活实践
5.人们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赛伯空间”中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感性活动是( )
A. 虚拟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现实实践活动 6.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是( )
2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 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 D. 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7.交往实践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其主要指向是( ) A.主客体关系 B.主体间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自身的关系
8.创新实践与常规实践相比更能体现( )
A.客体制约性 B.主体受动性 C.客观规律性 D. 主体能动性
9.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出现,创造出的新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 ) A.地缘交往和地缘关系 B.业缘交往和业缘关系 C.血缘交往和血缘关系 D.网缘交往和网缘关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把需要、利益范畴引入了主客体关系系统,这属于主客体内涵关系中的( )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11.人与自身的主客体关系本质上属于( )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主观世界的关系
12.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动力和基础是 A.意识 B.实践 C.运动 D.理性 (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探索世界的精神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感性的物质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 2.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同动物改变环境活动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精神活动,后者是物质活动
B.前者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后者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活动 C.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不具有社会性
D.前者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后者随着生物的进化而进化 3.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意识性 4.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的有( ) 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农民培育作物新品种 D.科学家做“克隆”试验 5.实践主体具有下列本质规定( )
A.社会性 B.实践性 C.自发性 D.能动性 6.实践客体的基本形态有( )
A.自然客体 B.社会客体 C.不可知客体 D.精神客体 7.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 )
A.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 B.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 C.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D.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8.与自在世界相比,人类世界具有下列特点( ) A.客观性 B.人为性
C.组织性 D.为人性
3
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3.实践主体是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4.主体和主观这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5.客体和客观这两个概念没有联系。 6.客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可以等同。
7.实践是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生成和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8.“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为对象生产主体。” 9.所谓改造世界就是指改造客观世界。
10.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和统一的动力和基础。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选择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 ) A.唯心主义物质观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3.列宁物质定义揭示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普遍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4.运动是物质的( )
A.根本属性 B.主体 C.承担者 D.载体 5.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 )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形式 D.发展动力 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物活论的观点 7.在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直立行走 B.生产劳动
C.脑的形成 D.语言交流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观点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10.在意识功能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B.否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夸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主张意识是消极被动的 11.人工智能是( )
A.对人类思维的超越 B.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C.对人类思维的取代 D.对人类思想的否定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客观性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