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练习
一, 最佳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1, 人类的起源,经过科学家们的长期研究,认为是( )
A,上帝造人; B,女娲造人; C,从古猿进化而来。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是( )
A,打制石器; B,制造工具; C,火的使用 D,语言交流
3,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是距今约为170万年的(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4,“北京人”主要食物获得方式是( )
A,采摘或挖掘植物的果实、块根; B,猎取动物; C,以上二者都是。
5,氏族的组成是通过( )结合起来的。
A,民族关系; B,地域关系; C,血缘关系。
6,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发明的生产与生活工具有( )
(1),石斧;(2)石刀;(3);石磨盘;(4)陶器 A,(1)(2) B,(1)(2)(3) C,(1)(2)(3)(4)
7,世界上现知最早出现的农业村落地点是在( )
A,半坡村; B,河姆渡; C,西亚地区, D,非洲北部
8,旧石器时代,人类已有了( )
(1) 审美观念;(2)宗教意识;(3)自然崇拜;(4)巫师
A,(1)(2)(3);B,(1)(2);C,(2)(3)(4);D,(3)(4) 9,“木马计”的典故出自一部古诗,它是( )
A,《吉尔伽美什》;B,《荷马史诗》;C,《圣经》 D,《诗经》
10,被尊为华夏民族的人文祖先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孔子 D,炎帝与黄帝
11,在黄帝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黄河流域的部落推举首领采用的是( )
A, 禅让制; B,世袭制; C,选举制; D,定期轮换制
12,图片: “人面鱼纹彩陶器”,是( )时的发明。
A,河姆渡村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半坡村人;
13,反映古代人类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传说是( )
A,女娲补天; B,大禹治水; C,精卫填海;
14,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是( )
A,自然环境; B,直立行走; C,劳动, D,气候变化
15,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生活方式的是( )
(1)人工种植粮食;(2)饲养牲畜(3)定居村落(4)陶器的使用。
A,(1)(2) B,(2)(3)(4) C,(1)(2)(3)(4)D,(3)(4)
16,此图反映的是神农氏的事,具体是指( )
(1)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
(2)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3)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A,(2);B,(2)(3); C,(1)(2)(3) D,(1)(2)
17,下列史实与大禹无关的是( )
A,三过家门而不入;B,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 C,教人打井D,传位于儿子
18,史前时代是指( )
A,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B,没有文字记载的人历史;
B,有文字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 D,原始社会的人类历史
19,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产生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史前时代 D,文明时代
20,形成科学知识的萌芽的时代是( )
A,文明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原始史前时代;D,新石器时代
二,读图题(20分)
1,根据下图,运用自己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合理的想象,简略地描述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8分)
2,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其中两者不同构造的主要原因。(8分)
(1)
(2)
3,下图中的工具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由此可以说明制造此类工具的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时代?(4分)
三、材料分析题(22分)
1,温州博物馆的大厅中有许多神话传说的雕塑,其中一幅为“后羿射日”,说的是“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了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从此,第十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生长,万物得生存。后羿因为射杀太阳,拯救了万物,功劳盖世,被天帝赐封为天将。(12分)
(1)、这故事有何特点?
(2)、神话传说与历史实际有何联系或区别?
(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神话故事的名称(写出四则)。
2,材料:在远古人类那里,人工取火就是摩擦生火。恩格斯说:“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10分)
(1) 古人类可能采用的磨擦生火的方式有哪些?
(2) 人工取火有哪些优点?
(3) 火对原始人类来说,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四,综合探究题(18分)
昨天,瑞安市仙降镇仙篁竹村一座重约4吨左右的木结构古戏台,被百多壮汉成功搬离原址。这座古戏台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高约7米,长、宽均为8米左右。戏台的细部装饰极其讲究,精雕细刻,而且彩饰鲜艳,显得华丽精美。因原址将建新村活动中心,该村为保护古戏台原貌,决定将古戏台整体搬迁到距离原址200多米外的一处新址“安家”。 昨天搬迁之前,村民先把古戏台屋顶的瓦片拆了下来,并对戏台木柱进行了加固。因戏台柱子下有固定在地里的鼓形石础等,待挖出这些“石鼓”并安装在新址后,村民将再把这座古戏台搬到新址“安家”,并加以修缮保护,供后人参观欣赏。〈摘自温州都市报:2005/07/13〉
(1)请你针对以上资料,就保护文物谈一谈对此事的看法。(不少于三点)(8分)
(2)请你说出本区(市、县)的文物古迹二处,并就其中一处的保护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少三点),以供有关部门参考。(10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