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3:50: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家庭教育长期处于失调的状况。调查表明,在家长的教育目标体系中,“知识的传授”被强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其他各项指标均需为它让路。许多独生子女家长们认为,家庭教育首当其冲是要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用各种方法督使孩子不断考高分,最终考上大学乃至研究生等,这才是子女成龙成凤的唯一途径。这种观念的偏颇之处就在于它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性格的养育及规范的灌愉等对孩子健全发展的重要性。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一些家长不鼓励孩子做家务,45.3%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太紧张了,没有时间做家务”;有38.8%的家长说“只要学习好,孩子的一切我全包了”;有34.6%的家长“陪着孩子做功课”。家庭教育走到这一步,实际上已陷入了“知识万能论”的误区。这不能不说是家长偏颇的教育目标在作崇。

古希脸学者萝塔戈不无深刻地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枚续满的容器,而是一把禽被点艘的火把。”但上述家度教育观念恰恰犯了此忌。在家长偏颇的教育目标体系支配下,对孩子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能力培养和性格养育却被无情地忽略。要知道,独生子女将来要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达观进取的坚强性格以及养育优良性格的健康心理是个人走向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否则,即使大学毕业,也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因此,为了独生子女的健全发展,家长应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把怎样培养孩子做一个现代化的人作为家庭教育的主题思想,形成以心理紊质教育为基础,知识、能力、性格以友规范等的教育有机相融的教育目标体系,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孩子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二)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不良的心理品格

家庭教育要想取得实效,还要讲求教育方式。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良心理品格,不当的教育方式只能滋长孩子的不良心理品格。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当所引起的孩子心理品格下映的现象要见不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施以溺爱的教育方式。他们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一味地娇惯宠爱,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对孩子常怀着姑息、迁就的心理。由此,便使孩子养成了娇纵的心理品格。具有这种心理品格的孩子往拄对家长不羊重,自私任性,挑吃挑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等,令家长追悔莫及。有些家长则走向了反面,对孩子施以粗幕的教育方式。他们一心希望孩子按自己设计的模式发展,孩子稍有不如意,则予以批评、责怪,甚至进行打骂,真有恨铁不成钢之势。成长在这种环境中,有的孩子不自觉形成了与父母相抵触的心理,有的孩子则形成了遇事不敢说的退缩心理。这些心理品格都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有的家长教育方式虽没有走向极端,却也很不得法,影响了孩子良好心理品格的形成。比如,对于那些长相特别丑或特别美的孩子,家长常会当着他的面发表议论。这样,无形中使这些“相貌异常”的孩子对自己的相貌产生“自己与众不同”的自卑或自牵的异常心理;对于有特长的孩子,家长常过分的予以肯定、赞扬、鼓励和宜传,有时还让孩子做专门的炫耀性表演。这就极易导致孩子过早地形成“专业化”的心理定势,从而影响以后身心的全面发展。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对此,家长应所警惕。

(三)欠缺的教育知识削减了家庭教育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家长的教育知识在宏观上应以自己对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掌握为基抽,在徽观上应以对自己孩子身心特点的了解为基拙。这两方面缺乏任何一项,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合理性与实效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独生子女家长对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并不了解。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的调查表明,79.2%的父母们没学过“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52.5%的父毋没学过“儿童教育知识”;88.3%的父母没学过“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识”;69.5%的父母没学过“儿童生理发展方面的知识”;45.5%的父毋没学过“儿童卫生保健知识”;51.6%的父母们没学过与孩子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3]。与此同时,他们也就不可能从教育学、心理学的高度把握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家长教育知识的欠缺,最终导致了孩子对家庭教育的不满意。据同一项调查表明,11.1%的孩子认为“家长经常不尊重我”;17.4%的孩子说“家长总是斥责我、20.8%的孩子认为“家长限制我交朋友”;54.8%的孩子说“家长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认为“我爸爸很理解我”,“我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4]。孩子对家庭教育不满意,势必会影响家庭教育的实际成效。

家长缺乏教育知识所造成的家庭教育失误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例如,这种心理学认为模仿心理是一种普遮存在、生来具有的生理现象。它可使一个人力图把自己变得跟他人相似,甚至以他人自居,从而满足内心的某些欲望。一般来说,心理在儿童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儿童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因此他们绝大部分的言语和行为都是父母言传舟教的再体现。但生活中,有些独生子女家长却不了解其中的奥妙。在教育孩子时,只习惯于单方面要求孩子去干什么,而往往忽略了对自身的要求。这样的家庭教育就很难取得实效。比方说,有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诚实的个性和不挑食的好习惯。在他们教育孩子这样做的同时,他们却时有说谎的情况和吃饭挑食的坏毛病,如此情况下,孩子就不可能走向他们的反面。因而,做家长的首先应该是“身教”,然后“言教”才有可能奏效。

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教育素质的欠佳是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不同,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不会受到兄弟姐妹的影响,他们接受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家长。所以,家长教育素质的欠佳也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水准,乃至使家庭教育出现种种失误。正如前述,我国独生子女家长教育素质的欠佳集中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偏颇、教育方式的不当和教育知识的缺乏等几个方面。那么,何以造成这种局面呢?原因大致知下:

其一,家长缺乏宏远的现代化意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教育的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方向。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只有树立宏远的现代化意识,才能使家庭教育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响合。但我们的家长却恰恰缺乏这种战略眼光,将家庭教育目标集中定位于抓孩子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5]结果只能使孩子成为未来竟争社会的低能儿。这是当今家庭教育走向误区的原因之一。

其二,家长缺乏科学的求索精神。在教育独生子女的过程中,理想的方式是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即给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由,羊重和信任孩子,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谈。当然,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还应因人因地设定。其总的思路是要使儿童最大限度地培养综合素质。但是,一种适宜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总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行进多次总结求索出来的。家长只有具备这种求索精神,才有可能为孩子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若家长能不断地进行观察和反省,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粗基型和瀚爱型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会发现自己的教育方式的诸多不当之处,进而寻找科学的教育方式。可以说,家庭教育出现失误是和家长缺乏科学的求索精神有关的。

其三,家长缺乏积极的“充电”行为。家长教育知识的欠缺最主要的是因自身不去积极的进行“充电”。一个人的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掌握知识的途径枕是学习。尤其是关于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多数人没有在校系统学习过,这就常要在结婚前后进行补课。补课的途径可以是买来相关的书籍自学,也可以去社会上办的家长学校去学习等。但家长若息情于此,难免会使家度教育成为一种主观意愿的施加,出现违反孩子身心健康的现象。

(二)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是家庭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

独生子女的教育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珠性势必增加了家庭教育失误的可能性。

其一,教育独生子女。家长无经验可循。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不同,独生子女的家长面对“只生一个”的现实,不可能积累家庭教育的经验,轻车熟路地去教育孩子。他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失误也在所难免。

其二,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独生子女在家庭基本三角中具有结构要素不可缺少性、角色不可替代性和性别不可选择性。[6]这就决定了独生子女在父母心中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增加了家长高期望心理下的对孩子的加压行为和溺爱心理下的对孩子的纵容行为等一系列不当教育行为的产生。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偏差是家度教育失误的现实原因

多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机制实际上一直是应试教育体制。在此体制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数,形成了一切围绕分数转的局面。其结果就是扼杀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质,降低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环境的偏差直接延伸到了家庭教育之中。家长们顺应了学校的教育走向,把家庭教育也浓缩于升学、考试、分数的指挥棒下,把“家庭教育”定格于“家庭学习”的层面上。即把围绕着学校教育抓孩子的学习,放在了家庭教育和父母职责的首位,放弃了对孩子基本生活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致使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这不能不从学校教育环境的偏差加以追究。但令人可喜的是,近几年,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呼声日高一日,其实际举措也每有所闻,这就为家庭教育走出误区提供了现实的参照系。

五、解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要把孩子看成是家庭中的一个普通成员

疼爱孩子并不完全是给孩子买好吃的、买好穿的、花了多少钱,而是指在家长心目中孩子是在什么地位。如果把孩子放在所有家庭成员之上,家长的所作所为很可能都是骄惯。把孩子放在全家人之上,他就是一个特等公民,在这样的地位上,孩子必定产生特殊化的思想。家长要把孩子看成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知道他有责任、有务义为家庭、为他人做点事情,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二)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和选择

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孩子,固然给与他很高的教育投人和热情,也希望他有个好的未来,但是家长应该明确“儿童自然发展观”,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言:“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术划,毋宁展个性。”[7]不能把成年人的意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apk59txc57yogl1ity4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