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读区域图,完成8~10题。
姓名 5.积温值A地高于E地,主要是因为( D )
座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4题。
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2.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A )A.a B.b C.c D.d
3.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D )A.小麦 B.玉米 C.高梁 D.水稻4.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B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完成5—6题。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同步练习(一)
①A地地处河谷,地势低 ②距冬季风源地远 ③纬度低,是温带 ④为山地背风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图示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B )
A.冬小麦、玉米、大豆 B.春小麦、玉米、甜菜 C.甜菜、大豆、花生 D.玉米、高粱、甘蔗7.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植被
区
10、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 D.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步递减
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
A.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
(2010年合肥模拟)读下图,完成13~14题。
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
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12.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D )
)
11.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B )
9.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8.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D )
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气候恶化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10.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D )
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
13.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 D )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14.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
15.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二.综合分析题
1. 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单位:℃),回答问题。 (1)该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 (2)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
(3)据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推断该区域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特点: 成因:
(4)图中P地的年较差大约是多少? 析其原因。
2.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附近同纬度地区相比,其年较差有何特点?并分
。(4)、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 )
A.扩大生产规模 B.提高机械化水平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D.改良品种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
3.坚持科学发展观,营造和谐社会,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读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例
区域
农业植被杂草类
100~2001~50
植被类型
380~3
90
(1)综合图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本区可能为________地区,并简要分析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A区域人口密度_______(大或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区域人口密度________(大或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灌丛、碱蓬
200~400
600~620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
米)
年降水量(毫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