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城市的可识别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20:14: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城市的可识别性

[摘要]我国的城市特色在当今的持续发展中已日渐单一,城市公共空间也趋于雷同,导致人的定向感和归属感减弱以至于消失。在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公众既无法识别物理空间环境,也难以感知自我存在的文化特征,以至最终感到失落与茫然。借鉴凯文•林奇的空间意向五要素,分析城市的可识别性的问题及设计规律,总结了在区域、边界、路径、节点、标志等几方面的导向标志设计特点及要求。

[关键词]城市;城市公共空间;地域特色;可识别性

目的:清晰可识别的环境不仅给人们以安全感,而且还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

现状:在当今城市中,城市中的建筑群有很大的趋同性,尤其是城市住宅,它们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千佛一面”的组团格局。尽管有些组团在形式、色彩等方面表现出一些差异,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没有形成区域的整体形象。它使居民处于“有家难寻”的尴尬局面。对整座城市而言,可识别性也仅仅停留在文字符号上,如“某某新村”、“某某花园”等,而实际形象并无太大差异。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来讨论如何保持或者重构城市的可识别性就显得颇为必要。

方法:城市空间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可识别性和领域感上,通过视觉感官刺激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的信息(包括方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并对其进行编码、储存、回忆和解码。空间认知涉及一系列空间问题的解决,如:在进行中测定位置、察觉街道系统、找路(或迷路)、选择(或放弃)指路信息、定向,以及其他各种空间问题的求解等。

原则:城市的可识别性满足人对环境的认知需求,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其代表作《城市的意向》中认为,城市中包含有可识别性元素,从而使人判定其所处的方位,而城市所具备的强化或减弱人脑定位作用的性质即称为“可识别性”。城市的可识别性,指的是一些能被认识的城市部分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形式而被人理解。一个具有可识别性的空间,概括来讲,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自身形象较为统一并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

(2)结构清晰易辨,避免整体的杂乱无章、缺乏秩序;

(3)含义丰富且能准确表达形象特征。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城市的可识别性 的文档
浅谈城市的可识别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b8lt08ze13x5if1kn2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