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山东省2011年冬季高中语文会考会考名句默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5:10: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中语文毕业会考文言文训练(一)

《六国论》同步练习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大概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得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第二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2.下列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3.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洎牧以谗诛 4.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5.下列语句中加线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

A.胜负之数(shù命运)存亡之理,当(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六国互丧(sàng灭亡),率(shuài全都)赂秦耶

C.洎(zì等到)牧以谗(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借其用武而不终也。 D.思厥(júe他的)先祖父,暴(bà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6.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①③⑥ 7.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秦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8.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分别是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第一组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 C.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A.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陈涉率疲弊之卒??转而攻秦

第二组 B.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不患寡而患不均 ( )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有大石当中流 9.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4)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1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古义与今义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5)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A. (1)(3)(5) 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B. (2)(7)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C.(1)(5)(7)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D.(3)(4)(6)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12.归纳下面多义词的义项。

①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

与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③则与斗卮酒( ) ④失其所与,不知( ) ⑤咸与维新( )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 ②秦以攻取之外( ) 以 ③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⑤皆以美于徐公( ) 13.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近之际 革灭:消灭 15.对下列各句加线的词,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李牧连却之

②是谁之过与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A.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相同 B.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不同 C.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不同 D.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相同 16.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

17.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国与秦国打了五次仗,败了两次却胜了三次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到李牧被杀害,赵都邯郸也就成了秦国的州郡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力单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18.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

①(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②丹以荆卿为计

③牧以谗诛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⑤ 19.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过秦论

一、掌握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始皇既没( ) ②威振四海( ) ③约从离衡( ) ④赢粮而景从( ) ⑤倔起阡陌之中( )

二、掌握下列古今异义的词:

①因河为池( )

②天下云集响应( )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⑤以致天下之士( ) ⑥流血漂橹( ) ⑦九国之师( ) ⑧以为桂林、象郡( )

三、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③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要害之郡。( ) ④瓮牖绳枢之子( )

3

⑤履至尊而制六合( ) ⑥外连衡而斗诸侯( ) ⑦以愚黔首( )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 ) ⑨却匈奴七百余里( ) ⑩吞二周而亡诸侯( ) ⑾以弱天下之民( ) ⑿约从离衡( ) ⒀尊贤而重士( )

⒁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⒂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⒃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⒄自以为关中之固( ) ⒅瓮牖绳枢之子( )

四、文言句式: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③为天下笑者,何也?( )

④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 ⑤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⑥威振四海( )

⑦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 ⑧身死人手( ) ⑨委命下吏( )

五、翻译以下句子: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合众缔交,相与为一

④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4

山东省2011年冬季高中语文会考会考名句默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bdr3062ne3bj0w6hwz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