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
则(境外)
一、培养目标
1.热爱中医药事业,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服务于社会,遵纪守法。汲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精华,具备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医学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理论的能力。
2.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本学科的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从事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具备熟练运用中文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一)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一般情况下不得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院研究生主管领导、研究生院主管领导逐级批准后,可以延长学习期限。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累计申请延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
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员,学习期限不少于4年。如4年期间没有完成学位论文,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院研究生主管领导、研究生院主管领导逐级批准后,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累计申请延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二)时间安排
课程学习累计半年左右,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两年半。
博士研究生培养时间安排表
时 间 第一学年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第二学年 4学期 5学期 第三学年 6学期 博 学 习 安 排 士 学 位 课 程 学 习 1.文献调研和确定论文选题; 2.完成2篇综述和预实验; 1.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科研工作; 3.第3学期末以前完成论文开题评议; 2. 发表相关科研论文; 4.第4学期末以前完成博士生中期考核;3. 撰写学位论文; 5.发表相关科研论文 4. 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 三、课程学习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1.课程分类
博士生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学位课(必修)与专业课(必修)和专业基础课(必修)。也可根据专业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修1~2门课。
2.课程学分
实行学分制。博士生必修课程共计12学分,其中博士生公共必修课程按研究生院要求执行,共6学分;博士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共计6学分。博士生选修课共计4学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由导师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研究方向选择,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课程相同。外籍研究生免修博士英语,但需通过新汉语HSK五级,同时通过新汉语口语考试中级(或通过旧汉语HSK八级)。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及学分一览表
课程名称 博士英语(供台港澳生选) HSK(供留学生选) 名师大讲堂系列报告 博士专业课 博士专业基础课(2门) 博士选修课(2门) 课程类别 必修课 必修课 必修课 必修课 必修课 选修课 开课单位 人文学院 研究生院 各学院 各学院 各学院 学时 72 ≥9场 36~54 36~54 36~54 学分 4 4 2 2 每门2学分 每门2学分 (二)课程考核
1.考试成绩
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成绩≥60分者为合格,给予相应的学分。
2.补考
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按照学校有关考试成绩及补考的规定执行。
(三)跨专业学习
跨专业研究生除完成上述课程外,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四、 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要求
1.科研实训
各专业根据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和参加科研课题等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拓展本专业有关的科研思路、科研技术和方法;熟悉本专业的科研动向和研究热点;了解本专业新的技术、新的学术观点或学说。
2.临床实践
应坚持理论与临床相联系,中医学专业一般可随导师本人或其他研究生导师出门诊,出诊的时数及评价标准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执行。带诊导师对博士生的临床实践要有书面评语,并将其记录在博士研究生学习档案中。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可根据导师要求进行,不做硬性规定。
五、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及方式由学院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统一组织,由各专业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实施考核。
中期考核的具体方案详见《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细则(试行)》。
考核内容及结果须及时填入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并交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存档。
考核合格者,给予5学分;不合格者,应在2月内进行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应延期毕业或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退学。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博士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之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论文总体要求
1.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2.在论文中对自己的创造性成果作出详细阐述,阐明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贡献。
3.学位论文应能反映出作者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作出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实际意义或理论意义,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本专业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调研或预实验等,提出论文的选题。
1.所选择的课题可以是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也可以由博士生本人在本学科研究方向范围内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选课题必须征得导师同意。
2.选择的课题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出新理论、新观点, 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三)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的撰写
博士研究生确定选题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系统查阅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在此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2篇,每篇不少于5000字,要求引用一定数量的中、外文文献,一般不要引用综述文献),进行实验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应进行预实验,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立项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特色与创新之处,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研究基础,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方可进行开题。
2.开题报告的评议
(1)成立评议小组
评议小组成员由5名(至少两名来自外单位)相关专业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不能作为自己所指导研究生的开题评议小组成员。评议小组成员由导师提名,组长从评议小组成员中产生。 (2)评议过程和内容
开题报告的评议由组长主持。研究生进行陈述,时间约30分钟。评议小组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预期的研究结果等进行评议,通过开题报告评价其选题依据、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等,并指出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法与方案。评议小组成员应根据开题报告的具体情况填写“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开题评议表”。
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开题评议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参考依据 得分 研究意义 10分 立项依据 40分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分 研究思路 10分 研究目标 10分 研究内容 15分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 15分 创新性 10分 报告及回答问题情况 10分 总分 □大 8-10分 □全面、充分 16-20分 □清晰 8-10分 □明确 8-10分 □合理 11-15分 □可行、先进11-15分 □强 8-10分 □一般 5-7分 □一般 9-15分 □一般 5-7分 □一般 5-7分 □一般 7-10分 □一般 7-10分 □一般 5-7分 □不大 ≤4分 □欠全面、充分 ≤8分 □欠清晰 ≤4分 □欠明确 ≤4分 □欠合理 ≤6分 □欠可行 ≤6分 □不足 ≤4分 研究内容及方案 50分 □清楚 8-10分 □一般 5-7分 □欠清楚 ≤4分 注:1.在您认为相应的□内划勾,并给出分数。 2.总评分≥60分为通过。
(3)评议结果
分两种:通过与不通过。评议小组就上述评议的几方面内容写出评议意见。通过者给予3学分;不通过者,在3个月内可重新开题,再次开题仍未通过者,需延期毕业,延期期间所需费用自行解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