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一二三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右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后分析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明,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 D.老年人口比例,乙国高于甲国
2.下列有关人口问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
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C.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B“高高低”模式
C. “高低高”模式
D. “三低”模式
4.关于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流 B.城乡和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引起民工流动的根本原因
C.大量民工的涌入,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使大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80 比70 口60
人市50 城40 30 2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年份
甲 乙 丙 丁
5.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7.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B.绿地面积减少 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D.经济发展趋缓
读城市化模式图,回答8-9题
8.下列有关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前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形成这种城市化模式的主要的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
10.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 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城市规模无限扩大一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D.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11.下列城市区位分析正确的是( )
①我国北方平原多,城市多沿交通线分布 ②南方水网密布,城市多沿河设城 ③西北地区,绿洲是城市的良好区位 ④青藏地区城市多沿河分布 ⑤重庆有“山城”之称,山区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读日本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日本城市主要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 B.日本海沿岸 C.内陆地区 D.东北沿海地区
13.影响日本城市这样集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河流 C.气候和地形 D.自然资源 14.有关城市的作用与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基本相同 B.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 C.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下图),回答15-18题:
15.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a—商业、b—工业、c—住宅 B.a—住宅、b—工业、c—商业
C.a—商业、b—住宅、c—工业 D.a—工业、b—商业、c—住宅
16.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住宅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17.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 18.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主要原因是 A.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B.方便工人的上下班
C.寻找交通方便的地区 D.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19.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原因 B.经济原因 C.社会原因 D.行政原因
20.与天然橡胶分布在热带、东南丘陵适宜种茶树、新疆的绿洲、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生产所对
应的最主要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
A.光热、土壤、水源、地形 B.地形、水源、土壤、光热 C.光热、地形、土壤、水源 D.水源、地形、光热、土壤.
21.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因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①平原地形为主 ②雨热同期的气候 ③城市市场需求大 ④农业技术的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读两个地区基本农业情况比较表,回答22-23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甲 86% 14% 20% 多 乙 8% 92% 89% 少 22.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3.提高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合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24.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
图相符的是( )
制鞋、甘蔗制糖、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啤酒、甘蔗制糖、微电子、制
25.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 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②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政治、历史地位 ③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中心 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货源和销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共6分,每空1分) 图c
图a
图b
(1)分析图a,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分析图b,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3)分析图c,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
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
区的趋向性。
27、对比\我国某城市分别在1980年和2007年发展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从图a到图b反映的城市发展过程被称为 过程,该过程的表现
是 、 和 ; 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该城市正处于这一过程的 阶段。
(2)该城市形成于河流交汇处,原因是此处 。 (3)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来水厂的位置出现什么变化: ;
并分析原因 。 28、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表示地租立体分布状况(单位:元/平方千米),回答:(11分)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用字母表示,下同) 处,形成原因是
。
(2)图中地租次高峰是 处,判断理由是 。 (3)ADFG四处按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排列顺序是 。 (4)图中字母代表商业中心用地的是 ,代表外围商业用地的是 ,代表工
业用地的是 ,代表居住用地的是 。
(5)图中G代表 用地,原因是 。
29、下图是“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连接,以示合理选择。 商业区 A 工业区 B 居住区 C 绿 地 D
(2)用连线将该工厂分别与相应数字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水厂 ① 污水处理厂 ② 重型机器厂 ③ 印刷厂 ④
(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________区。
30、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材料二 右图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城市平原图。
(1)材料一中“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图中城市周围A B C D四个区位安排花卉业、果园、乳牛业、粮食或经济作物的生产,应
如何布局?并说明理由。
(3)该地区90年代初期曾大规模栽桑养蚕,后因国际市场价格大跌,而银杏叶提取物价格看
好,农民就毁桑发展银杏采叶圃。然而5年后市场上银杏叶提取物需求量锐减,农民又开始刨银杏树。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区位因素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