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801030107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学分: 4学分 适用专业: 数控技术 课程名称:电工技术 课程属类:专业基础 计划课时:64学时 制订时间:2011年2月 职业资格: 获取维修电工资格证书 开课部门: 机电工程系 制 订: 《电工技术》课程组 批 准 人: 张兴军 课程负责人:刘庆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学习领域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学习领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之一,集电路基础、电机、继电接触控制、电工测量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电工技术、电工仪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应用领域,获得数控技术专业电工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
《电工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针对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第二学期开设。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并促进其发展。它具有应用性很强并有特殊指导意义的课程,通过把课堂教学、实验有机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本课程与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起着成前铺后的作用。
前导课程:中学物理中的电学、磁学基本知识;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高中数学的复数知识;高等数学的导数、积分、微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
1
后续课程:为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电子技术、数控机床故诊断维修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电工技术》学习领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由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即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确定课程学习目标→确定课程学习与工作内容→确定课程教学课时→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选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本学习领域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并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方式排列创设学习情境,开发主题学习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行动着的主体,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从计划到评价的完整学习活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往互动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将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实现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总学时64学时,理论42学时,实验实训16学时,复习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所研究的基本现象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于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认识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力目标
2
(1 )专业能力
1)能判定点位高低和电器功率的计算; 2)能够正确熟练进行电路的串并联联结; 3)能正确区分和联结谐振电路; 4)能够根据应用条件正确联结三相负载;
5)能够熟练分析三相对称、不对称电路并能简单处理常见电路问题; 6)能够简单选择和使用各类用途的变压器;
7)能熟悉常用电机的特性并能简单选择、使用和维护; 8)能正确使用并维护直流电动机; 9)能识别和选择使用常用的各种低压电器; 10)会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机的运行; 11)能熟练利用常用电工仪表
12)具有安全意识,能进行用电安全防护和急救。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及集体意识; 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5)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5)具有决策、规划能力; 6)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
7)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2知识目标
(1)能熟练应用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求功率和判定点位高低;
(2)能利用电流源、电压源的特性和电路的定理和方法熟练分析基本直流电路; (3)会用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正确描述和区分交流电的特性; (4)能够简单分析并解决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问题;
3
(5)能够熟练分析三相对称电路的联结形式并简单计算对称负载及其他物理量; (6)能够用磁路的基本定律分析各类变压器的用途和运行情况; (7)能简单进行三相变压器的联结和维护; (8)能正确区分常见异步电动机的类型和用途;
(9)能熟悉常用电机、电器的特点及有关运行性能,并能简单选择并使用; (10)能正确使用并维护直流电动机; (11)能识别和选择使用常用的各种低压电器; (12)懂得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并用于实践;
(13)能熟练利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及功率参数,分析电路故障; 3素质目标
(1)具有辩证思维和逻辑分析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2)具有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国家相关的教育机构要求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既首先要求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获得毕业证书。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会考取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70%-80%的学生可以达到高级职业资格水平,拿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模块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 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路模型、电路的三种状态、电位的计算。 2、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常用电路分析方法。 3、 了解换路定则、分析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 1、 理解正选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向量表示法 2、 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3、 掌握正选交流电路分析方法理论教学 第一章 直流电路 电路基础 模块 理论教学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案例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 练习法 实验法 4
实验法 及功率计算。 理论教学 第三章 三相电路 案例教学 练习法 实验法 1、 了解三相电源的连接方法、相电压、线电压及相、线电压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负载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电流、电压。 3、 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 1、 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及铁心线圈的电路和磁路。 2、 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1、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了解异步电动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和过载、短路、失压保护的常用方法。 第四章 磁路与变压器 电工技术 模块 第五章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 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 练习法 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 练习法 理论教学 安全用电模块 第六章 安全用电 案例教学 练习法 实验法 理论教学 1、 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触电方式。 2、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第七章 电工测量 案例教学 练习法 实验法 1、 了解常用的电工测量仪表。 2、 掌握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电工测量及实验模块 实验一 常用仪器的使用 讲解法 实验法 演示法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讲解法 实验法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2、 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1、 学会常用仪表的使用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