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选自《柳宗元集》
<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文章主旨>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 文章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词类活用>
1、病瘘 (病:患??病 名词动用) 2、名我固当 (名;称呼 名词动用)
3、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 名动用) 4、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名---动)
5、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生长快 名---动) 6、以致其性焉尔 (致:使达到 使动用法) 7、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形动用) 8、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高大繁茂)
9、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使??早,使繁茂) 10、旦视而暮抚(旦、暮:名词作状语)
1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抓、掐:名动用) 12、木之性日以离 (日,名词作状语) 13、移之官理 (移,把??转移) 14、旦暮吏来而呼曰 (旦暮,名状) 15、早缫而绪(早,名状) 16 、早织而缕(同上)
17、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声,聚,使??聚集)
18、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安:使??繁荣,使??安乐) 19、传其事以为官戒 (传,作传,名动用) <虚词>
以:早实以蕃 (同连词“而” 表并列)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同连词“而”,表目的,相当于“来”)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同连词“而”,表修饰)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介词,凭) 传其事以为官戒(介词,把)
且:故病且怠 (连词/并列关系 又、并且) 且不得暇 (连词/尚且、还) <翻译句子>(文言句式)
1、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难道?吗?有时表揣测,“也许?吧,大概?吧”)
它与我种树的行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2、不亦善夫?(不亦?乎,反诘语气“不是很?吗 或者 不是太?吗”) 不也是很好吗?
3、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定语后置)
长安城里为种植花木以供观赏的富豪人家和做水果买卖的人。
1
4、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宾语前置)又怎能使我们生产增多并且使我们民心安定呢?
6、官理,非吾业也(判断句) 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7、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省略句) 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
病梅馆记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选自《龚自珍全集》
<文学常识>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一、 文言实词
(一) 古今异义 遏其生气: 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二)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号,号召;绳,约束 (2)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祸,造成罪过 2、 形容词作动词(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明,公开 (2)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用尽
3、 形容词作名词(1)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直,挺直的枝干 (2) 删密: 密,密集的地方 (3) 锄正: 正直的地方
(4)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隐,隐衷 4、 使动用法 (1)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使??病;夭,使??弯曲
(2) 必复之全之: 复,使??康复 (3) 纵之顺之: 顺,使??顺 (4) 夭其稚枝: 使??弯曲 5、 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 泣,为??哭泣 (三) 一词多义
1、 明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公开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明白地 2、 病 (1) 病梅馆记: 病态的
(2) 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病态 (3) 而江浙之梅皆病: 变成病态 二、 文言虚词
1、 以 (1) 梅以曲为美: 把??当作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把??,表对象 (3)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来 (4)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用 (5) 以求重价: 来 2、 之 (1) 江宁之龙蟠: 的
(2) 既泣之三日: 代词,代梅 3、 哉 语气词,啊
4、 其 (1) 心知其意: 代词,代上文句子
2
(2)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代词,代求钱之民 (3)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
5、 为 (1) 以欹为美: 当作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作为
(3)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办到 (4) 以五年为期: 定为 三、 文言特殊句式
1、 省略句 (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 固定句式 以??为,“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四、 文言难句翻译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他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4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沁园春 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段落大意>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中心思想>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
蒹葭选自《诗经 秦风》
<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艺术特色>
《蒹葭》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