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
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及人生》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第九节 现代京剧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 排箫 歌声 教学设计
第十三节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第十四节 《巴赫》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 1 - / 47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第十二单元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第二十三节 爵士乐
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及李叔同》教学设计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及黄自》教学设计 第二十八节《聂耳》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
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 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
第十八单元 走向新世纪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及人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 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美化自己的人生。
- 2 - / 47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
(二) 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在音乐中联想,听赏、分析、描述音乐,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处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及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参及、主动探究。
(三) 在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 难点: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哪些联想及想象,揭示了哪些社会内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为重点曲目,《森吉德玛》为拓展曲目。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 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用舞蹈或戏剧等形式,表演乐曲的主题内容。 五、教学方法及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点评引导为辅。 (二)指导策略:运用比较法,分析两首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要素发挥了哪些作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 一、听音乐片段《高山流水》 学生聆听,并说出故事内二、让学生说说高山流水遇知容。 引趣 音的故事。 导入 学生看引言部分。 在音乐中,寻找三、翻开教材第4页。 随着老师接下来的课,思答案。 四、思考:为什么这些名人如考问题。 此热爱音乐? 一、欣赏《草原放牧》、 学生欣赏作品 对理解音乐起辅《第六(悲怆)交响曲》。 学生说出故事情节 助作用 (一)欣赏《草原放牧》 学生思考回答 了解曲目创作的新知 1.简要介绍《草原小姐妹》故具有民族特色,抒情性及时代、背景,可探索 事背景。 叙事性相结合 以更好的帮助学2.欣赏全曲。 听老师介绍背景 生理解作品情3.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学生思考回答:缓慢的哀绪。 - 3 - / 47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
怎样的? 歌 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欣赏《第六(悲怆)交学生互相交流,分析音乐作品主题,对比响曲》 主题 性强,理解更透1.引用作曲家的一段话:“我《草原放牧》第一主题:彻、直观 肯定地认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小姐妹”天真、活泼、深入理解作品主最好的,特别是‘最真诚的’乐观、富有朝气,勤劳放题情绪 一部,我从来没有像爱它那样牧的生活情景。 学生探究活动 爱过我的任何一部作品。”介第二主题:及第一主题形引导学生欣赏音绍作品背景。 成对比,具有内蒙长调的乐的方法以及理2.欣赏全曲 抒情性。 解作品的能力 3.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第六(悲怆)交响曲》怎样的? 第一主题:哀伤的情绪 4、教师总结 第二主题:明朗、抒情的二、作品分析 情绪。 (一)分别播放《草原放牧》、学生演唱、感受 《第六(悲怆)交响曲》 了解音乐要素的内容:节1.两首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奏、旋律、和声、音色、分析主题所表达的情绪。 力度、速度、调式、曲式、2.指导学生演唱乐曲主题。 织体 (二)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师生共同探讨,对比两首言。 乐曲中形式要素,发挥的(三)结合主题,认识音乐的不同作用。 形式要素在作品中,发挥的作说出作品名称,谈谈喜爱用。 的原因。 三、引导学生思考:两部作品思想内涵及社会意义 提问:你喜欢哪部音乐作品,为什么? 教师总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它······ 一、将你想像中两首作品最深刻的内容用散文或绘画的形式学生绘画或写作 表现出来。 学生用戏剧或舞蹈等形二、你能用其它艺术形式来表式来进行表演。 培养学生的表现现《草原放牧》、《第六(悲聆听、感受、体验乐曲的力和创造能力 拓展 怆)交响曲》的音乐主题。 音乐情绪,想像乐曲的音引导学生欣赏乐三、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曲的方法 提问: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 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是怎样的?联想乐曲的音乐形其变化。 象及意境,并分析形式要素在音乐当中的运用。 - 4 - / 47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情、表现和创造,本课 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 小结 力。 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本课:“语言停止的时候就是音乐。” 总结本课,为将来的音乐鉴赏打下基础。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联想及想像力,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并将音乐的形式要素溶入到作品分析中。初步学习鉴赏的方法,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用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及原生态演唱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3、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对西北民歌—尤其是对“花儿”、“信天游”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内容: 《脚夫调》(陕西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
四、教学资源建议:
- 5 - / 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