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过程设计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2:48: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齐读三则勤学的名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同学们,我们还有些同学不够勤奋,甚至抱怨学习生活艰苦,如果你了解了古人勤学的情况,你就会在对比中发现,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出示课件,了解作者。

二、经典诵读,整体感知

1.老师配乐背诵课文。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及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2.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4.要求学生就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

四、深入探究,解读文本

探究1:阅读第一段,找出能体现时间变化的词语. 明确:“幼时” “ 加冠”

探究2:分析作者“幼时”的学习经历。

A.作者幼时最喜欢做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收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及分析:最喜欢做的事: 读书。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家贫 无书以观——借书 计日还——天寒笔录

收到的效果: 遍观群书。 收获: 作者是一个刻苦学知识的人。

探究3:分析作者“加冠”后的求学经历,体会并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精神。 A.作者求学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叩问 跋涉 生活

B.分析“叩问难”部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难在何处?作者的态度如何? 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明确及分析: 难之体现:1“趋百里”说明路之远。 “门人弟子填其室”说明人之多,竞争激烈。 “未尝稍降辞色 叱 咄”说明老师严厉

作者态度:恭敬——“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效 果:“卒获有所闻” 收 获:可见作者渴望求知识。

C.分析“跋涉难”部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难在何处?作者达成目标了吗? 明确及分析: 难之体现: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说明环境恶劣。 “曳屣”说明路远。

“足肤皲裂四支僵劲”说明肌肤受苦。

到达了目的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收获:可见作者决心获知识。

D.分析“生活苦”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作者生活苦的?作者的内心是如何看待这份苦难的?

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体现生活之苦:

作者:“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食简 “缊袍敝衣”——衣粗 同舍生:衣足 食美 作者想法:“略无慕艳意” 形成原因:“以中有足乐” 收 获:心中有真知。

探究4:面对求学路上的重重困难,作者是凭借什么克服了困难,一步步走向人生的目标的?

明确及分析:勤奋与艰苦。

“勤且艰”是对前四层意思的归纳。勤奋与艰苦是有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刻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原因。

5.小结:

本文主要从致书之艰、从师之难、途中艰难、生活艰苦这四方面来讲述了作者的求学生涯。作者讲述这些的目的是劝勉马生努力学习,老师也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劝勉效果更好。

生:宋濂的劝勉效果更好,因为用自身的事实经历更易打动并说服马生。 生:老师写的只是空头说教,说服力不强。

生:为达到教导的目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励作用。因而从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谈起,委婉地说到马生的好机遇,从而要求马生专心用功读书。

(板书:现身说法)

6.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明确: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7.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齐读这一段) 找出文中其他体现对比的地方,并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过程设计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dqf64coj553973044s2xc786b4a900yw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