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2题。
1.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两次穿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答案】1. A 2. D 【解析】
该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
1. 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自山西山东调往京津地区,应为西电东送工程的北线火电路线;②自新疆调往华东地区,应为西气东输工程,调运的是天然气;③自云贵地区上游调往珠三角地区,应为西电东送的南线水电路线。
故正确的顺序为火电、天然气和水电,答案选A。
2. 西气东输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A描述正确;
西气东输能够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B描述正确; 西气东输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改善人民生活质量,C描述正确; 据图可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三次穿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D描述错误。
1
题干要求描述不正确的项目,故该题选D。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将汉江水入渭河\是缓解近期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下图是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的主要原因是
A. 渭河流域域市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B. 渭河流域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 C. 引汉济渭工程两水距离近,工程量小 D. 渭河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4. 引汉济渭工程
A. 地跨黄河、珠江两大流域 B. 横穿秦岭山脉,采用逐级提水的方式 C. 无需避开秦岭敏感生态区 D. 经过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 5. 引汉济谓工程有利于
A. 彻底解决渭河沿线缺水问题 B. 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 提高渭河的水运能力 D. 减轻渭河流域洪涝灾害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 根据材料“引汉济渭是缓解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渭河流域经济发达,城市和人口集中,用水量大,水资源紧张,是引汉济渭主要原因,A正确;
引汉济渭正是因为渭河流水源紧张,因此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不是该工程实施的原因,B错误; 两水距离近,工程量小是引水工程的条件,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主要是因为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与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无关,名D错误;
2
故选A。
4. 该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没有涉及珠江流域,A错误;
秦岭山脉相对渭河平原地势较高,可以自流引水,不需要采用逐级提水的方式,B错误;
秦岭地区有很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引水工程需要避开这些地区,否则容易造成生态破坏等问题,C错误;
秦岭以南是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落叶阔叶林带,因此该工程经过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D正确; 故选D。
5. 引汉济谓工程有利于缓解渭河沿线缺水问题,但无法彻底解决,A错误;引汉济谓工程有利于改善因缺水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B正确;引汉济谓工程引水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不能提高渭河的水运能力,C错误;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与气候、水文等因素有关,引汉济谓工程对减轻渭河流域洪涝灾害作用不大,D错误。 故选B。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6~7题。
6.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增加
3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6. D 7. A 【解析】
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使沿线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问题加重,①错。丁至戊段在黄河以北,可以自流引水,②错。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对。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④对。B对,A、C、D错。
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对。长江入海水量减少,可减少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错。长江入海水量减少,可增加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C错。不能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D错。
读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8~10题。
8. 下列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A. 青藏铁路 B. 西气东输 C. 西电东送 D. 南水北调 9. 据图可知,安徽省实施“皖电东送”工程有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市场距离近 B. 工业基础好 C. 交通便利 D. 煤炭丰富 10. “皖电东送”工程对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能源结构趋向单一 B.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C. 加剧用水供需矛盾 D. 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8. A 9. D 10. B 【解析】
8. 青藏铁路属于交通设施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都属于跨区域调配资源和能源,故该题选A。 9. 安徽省丰富的煤炭资源(淮南煤矿)和长三角广阔的消费市场是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条件,市场距离近属于社会经济条件,故A错误;“皖电东送”工程和工业基础关系不大,且该工程采用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和交通便利无关,故BC错误;煤炭资源丰富为该工程实施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故该题选D。
4
10. “皖电东送”对于输入地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故A错误;减少了输入地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质量,故B正确;该工程不会加剧输入地用水供需矛盾,故C错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地二、三产业为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输入地的影响一般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加以分析。从经济方面主要考虑缓解输入地的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社会方面考虑主要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们的收入;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主要是改善输入地的生态环境。
牵动7个省级行政区利益的北煤南运大通道,已经动工。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长约1 860 km。读图,完成11~12题。
11. 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来源于
A. 贵州 B. 东北地区 C. 新疆 D. 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12. 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①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运输成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1. D 12. D
【解析】考查能源跨区域调配方案及意义。
11. 贵州省地质结构复杂,不适宜大规模开采煤炭,新疆煤炭勘探潜力巨大,但距 华中地区路途遥远,前期建设量大、成本高、见效慢。因而,可供选择的最佳方案是从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调入。故选D。 12. 建设北煤南运大通道可以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 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故选D。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完成13~16题。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