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他是个文采逊于武功的马上皇帝,一个出身于普通农家的青年,靠着三千子弟起家,一路拼杀,灭秦败项,终于一统天下,开创了传承二百余年的王朝基业。他开创的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明朝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灭秦败项”“ 开创了传承二百余年的王朝基业”并结合所学可知,他开创的这个王朝是西汉。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刘邦和项羽是其中著名的两支队伍,秦朝灭亡后,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共存在二百余年,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 。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进入内战时期,一直到1949年才打倒了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蒋介石,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A项指的是1931年到1945年;B项指的1927年到1937年;D项指的是1949年以后。故选C。
3.史学家张海鹏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这场战争是指( )
A.北伐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朝鲜战争
由材料“这场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可知,这是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注意识记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4.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所述的秦朝、唐朝和北宋的货币都是人工制作,故A不符合题意。机器制造在近代中国才出现,故B不符合题意。秦以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和唐朝的开元通宝都属于金属货币,而北宋时期的交子属于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说明随着商业发展,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故C符合题意。纸币的流通不能说明一定多于金属货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他们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材料中这一“预示”的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的成功示范
B.法国“巨变”有了革命骨干
C.法国社会矛盾法制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D.法国“巨变”有了美国的援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受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故A符合题意。B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答该题需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成语典故。
7.一战后,打击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1922年,美英法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循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是为美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九国公约》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较高的识记能力,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8.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至1900年,五十年间上海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私立女校有16所;而自1898年国人自己创办第一所私立女校起,至1917年的二十年间上海国人自办的私立女校有43所,外国教会学校创办的私立女校在此期间增加11所。私立女校的增加 A.促进中国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B.成为列强实施文化侵略主要方式 C.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D.根本瓦解了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私立女子学校的增多,但是只反映出在上海一个地区,体现不出对整个中国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突出列强实施文化侵略,故B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以看出,上海建立了很多私立女子学校,女子获得了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故C符合题意。仅凭上海一地私立女子学校的设立,不能从根本上瓦解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中,有一幅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表现和歌颂了人性的美和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幅画是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神曲》 D.《哈姆雷特》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蒙娜丽莎》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故选A。 1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上心目中没有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材料“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可知,军机大臣工作时要揣度皇帝的心意,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皇帝的决定,军机大臣只能唯命是从,“跪受笔录”“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D符合题意,A表述虽然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排除;虽然军机处“承旨、出政皆在于此”,但它并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排除B;C表述错误,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学生准确全面概括题干诗句信息并掌握军机处的相关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清雍正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11.以下属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 A.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B.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C.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重庆谈判 渡江战役 D.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 七七事变 三大战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战略大决战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1911辛亥革命发生,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1948年9月-1949年1月发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12.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 A.和平共处五项项原则提出 B.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D.中美签署《建交公报》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是在1973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故AB不符合题意;中美签署《建交公报》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经过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