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联合剖面)电法勘探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3:27: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目录

一、电法勘探方法............................……………...........2

二、实验准备…………………………………….…………………...2

三、实验过程…………………….…………………………………...3

四、实验感想………………………………………………………….8

.-

一.电法勘探方法

(1)主要讨论电阻率法:

1、剖面法测量横向地质体的电阻率的变化情况:

常用装置: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 2、测深法通过改变极距测量地下纵向的埋深情况: 常用装置:对称四极电测深装置;

二.实验准备

(1)理论知识:学习实验仪器DDC-8 型电子自动补偿仪的操作原理

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布置及移动方式 改变极距大小,在主测线上获得不同的观测值 数据记录、整理与处理、分析 (2)所用仪器:

(3)DDC-8 电阻率仪操作步骤:

1、连接 A、B、M 、N 接线柱,并分别与电极正负极连接;

2、按 ON 键打开DDC-8 电阻率仪后,再按电池键检查仪器工作电压≥10V,不

.-

满足电压条件,重新设置仪器至满足后方可进行实验;

3、按“排列”键,设置排列方式参数,此次实验主要是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对称四级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级测深法;

4、按“极距”键,设置电极极距参数,AB/2,MN /2(单位:m) 按“前进”键,直至显示“K”值,记录装置系数 K 值; 5、检查线路,连接外接电源“HV”; 6、按“测量”,采集数据。

三.实验过程

实验一:低阻脉上的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水槽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率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 了解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在良导体上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完成数据数据采集处理和异常曲线的绘制 (2)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水槽中用联合剖面法进行电阻率异常的实验和观测,装置的大小根据实验条件设计,要求观测不同极距下的异常变化。

注意:①AB/2 和 MN/2 的大小要选择合理

②电极入水深度约 2~3mm 较合适 ③无穷远极可选在水槽边缘。

(3)实验原理:

联合剖面法是由两组三极装置联合进行探测的一种视电阻率测量方法,具有分辨能力高。异常明显的优点,但也有装置较笨重、地形影响大等缺点。无穷远极C通常设在测区基线方向离测区最边缘的测线大于五倍 AO 的距离处,本实验设计在水槽边缘处。实验模型如图:

.-

(4)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打磨铜电极确保其导电性良好。

2、连接好实验装置,将电极放在标尺上并放在水槽上的横木(与低阻带垂直,作为一条测线)上,使电极尖端入水,入水深度在 2-3mm 之间。 3、检查装置,打开仪器,设置参数。

4、先测量 A 极记录后断开再测量 B 极并记录。

5、先后在同一点测完 A 极和 B 极后,移动标尺,步长视具体情况而定(离脉体近就小步长,离脉远就大步长),如此重复上述步骤。

6、一直移动标尺测量直到将整个测线测完。测量完所有点之后,切断电源关闭仪器。

7.绘制低阻脉上的联合剖面图。 (5)实验记录及绘图: 相关参数:K为装置系数,K=

2??

1111??+????????????????(因为是两个三级装置的组合,BM,

2??????.????????

BN或AM,AN一方是无穷大,所以????=????=

)

这里K=AO=BO=0.18m,MN=0.02m,所以K=10.14m ;

视电阻率:

记录数据: 测ΔUAMN 点 mV 1 2 -62.64 -66.36 IA mA ρAS Ωm ΔUBMN mV IB mA ρBS Ωm 119.0560729 101.7328327 间距位置(cm) (cm) 0 3 24 27 ??????

=????

?????????

????

?? ; ????

=????

?????????

????

15.56 40.82066838 14.99 44.88928619 257.72 21.95 223.13 22.24 .-

3 4 5 6 7 8 9 -99.68 15.92 63.48964824 182.98 22.21 138.04 22.74 79.08 22.66 83.53972085 61.55345646 35.38707855 29.70556986 30.86983364 31.72234123 41.47330254 61.42427509 78.90350304 104.9114273 168.5863471 157.4772006 128.4844737 75.71614955 40.60577878 5 5 5 1 1 2 2 2 1 1 4 5 10 10 9 32 37 42 43 44 46 48 50 51 52 56 61 71 81 90 -148.64 17.08 88.24412178 -181.49 17.83 103.2141671 -222.09 18.62 120.9448228 -256.25 17.39 149.4177688 -284.96 18.94 152.5604224 -276.17 18.64 150.2341094 113.5181311 64.157 21.9 65.88 66.01 88.55 21.64 21.1 21.65 10 -204.87 18.3 130.36 21.52 166.6 21.41 11 -167.54 18.09 93.91131012 12 -132.7 13 -50.16 14 -52.17 15 -69.01 19.16 70.22849687 18.87 26.95402226 18.91 27.97481756 19.11 36.61755102 226.17 21.86 357.29 21.49 330.64 21.29 250.38 19.76 133.81 17.92 70.96 17.72 16 -154.49 17.91 87.46670017 17 -220.01 16.93 131.7720851

数据图像: ①.拟合作图:

②.普通描点作图:

.-

180160140120视电阻率值100806040200020406080100系列1系列2平板水平方向 (6)结果分析:

1、由图,联合剖面法测得地下低阻物体存在正交点(图中第二个交点),正交点为异常体中心投影的位置。正交点的存在是由于低阻物体存在吸引电流的情况;当AMN向低阻脉靠近时,电流偏向A的左侧,MN之间电流密度增加,ρAS增加并形成极大值,当MN接近和越过低阻脉范围内,吸引电流最强,MN之间电流密度骤减,ρAS减小并到最小值,越过脉顶后,AMN继续往左移,吸引电流减弱,MN之间电流密度逐渐增强,ρAS增加。同理可得ρBS的变化情况。正交点左侧:ρAS<ρBS;右侧:ρAS>ρBS。图中正交点的坐标:x=51左右,与实际我们组所定坐标位置较为符合,处于中间位置。

2、为什么交叉“8”不对称:如图所示,此“8”字型交叉并不对称,而是一边窄一边宽。我认为与本组平板放置有关:我组的平板并非水平置于水面下,而是一边高一边低,并且“平板”本身并不水平,它自身表面在开口处是下凹的,所以在边缘就相对较高。所以在AB、MN移动的过程中,下方高阻体对电流的吸引强度并非规律性的变化(由于高度在变化),这也就导致了“8”字交叉左右并不对称。

搜索更多关于: (联合剖面)电法勘探报告 的文档
(联合剖面)电法勘探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ovd6hnh40ne2d1fovz9epjx24qp9012s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