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沪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11:45: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

1.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 5g B. 6.7g C. 15g D. 20g

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一只烧杯里注入一定量稀硫酸,在另一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的盐酸,然后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待两边烧杯中不再有气体放出,天平的状态是() A. 仍平衡 B. 左边略高 C. 右边略高 D. 无法确定

3.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44% B. 46% C. 50% D. 55%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3 21 23 反应前质量5 /g 反应后质量待测 12 29 6 /g A. 该反应是化合反

应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

8 D. 反应后甲的质量是5g 5.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CaO中起催化作

用 B. 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1

C.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

应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

成 B. 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7.银制容器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AgS B. Ag2O C. Ag2S D. Ag2O2

8.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m的值是

1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

应 D.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铁生锈 B. 酿酒 C. 食物腐烂 D. 蜡烛燃烧

10.某不纯的氯化钠样品中只含有一种杂质,取该样品11.7克,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9.7克白色沉淀,则所含杂质不可能是( )

甲 乙 丙 丁 1 20 15 2 m 29 0 8 2

A. 氯化镁 B. 氯化钙 C. 氯化铝 D. 氯化钾 11.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A. 氧化剂 B. 催化剂 C. 反应物 D. 生成物 12.下列对如图所示四个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和丁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B. 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C.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定量实验,实验前需检查乙和丙装置的气密性 D. 为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丁实验必需准确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13.“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加装“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NO,C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是( ) A. CO2、NH3 B. O2、CO2 C. N2、CO2 D. NO2、CO2 14.小明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稀有气体﹣﹣焊 接金属的保护气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乙醇汽油﹣﹣汽车燃料 C.物质的分类 电路失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物质鉴别 混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区别醋酸和酒精﹣﹣闻气味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A. A B. B C. C D. D

1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重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要注意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不利健康

3

C. 从酸、碱、盐溶解性表中可以查出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D.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

16.张明老师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 .

(3)由①和③实验事实,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 (4)热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17.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

(1)烤羊肉串时,用扇子扇能使炉火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 .

(2)铁棒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但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并________. (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焰,向集气瓶中加入蒸馏水,震荡,得到黄色溶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18.(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过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________ .

(2)通过探究发现燃烧的条件可用如图所“火三角”来表示.现将一根火柴点燃,有甲、乙两种放置方式,你认为按________ (甲或乙)方式放置,火柴会燃烧更剧烈、更彻底,原因是________ .

4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沪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qzd41vzq6d7jn4l8uv58u602x74s012o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