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时间换算、太阳高度的综合运用
【基础梳理】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形成。 2.晨昏线和昼夜交替:晨线以东是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作图方法: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平分赤道。晨线和昏线以12时经线对称分布。
3.地方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越向东,时刻越早。如果跨日界线计算,时刻仍然东加西减,但日期东减西加。
区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4.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5.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对应的经度数换算成时间即为昼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换算成时间即为夜长(15°对应1小时)。
6.四季和五带产生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从而产生四季和五带。 【例题剖析】
读北半球四地点在6月22日不同时刻测到的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时的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问情境】 【方法引路】 (1)四地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 (1)计算经度: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A B 即该地地方时为12时,而此时世界时为4C D 时,即可根据时差计算经度。 计算纬度:为了取得更多太阳光热,(2)该日四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太阳能热水器倾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 小的排序是 , (2)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由直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 午太阳高度越小。 (3)B、C两地的气候分别是: 昼夜长短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的B 气候, 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 气候。 (3)由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B地位于 亚欧大陆中部,C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区。 (4)若A地为陆地,其附近的著名工业 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基地是 ; 若D地在大陆上,其附近的著名工业基地带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重要经纬度通过地区:120°W位于是 。 美国西岸,120°E位于我国东部。0°经 再根据纬度确定重要工(5)C国附近的著名渔场是 ,线通过英国伦敦。该国的气候深受 洋流的影响。 业基地和著名渔场。 【错点警示】 (1)要看清图中A、B、C、D顺序,以【参考答案】 免误入陷阱,导致答案顺序错误。 (1)120°W,37°N 60°E,50°N (2)不能将太阳能热水器倾角当成正午0°,52°N 120°E,30°N 太阳高度角来计算纬度,应通过画草图理(2)DABC CBAD 清两者的互余关系,即太阳热水器要获得(3)温带大陆性 温带海洋性 热水器倾角与当地太阳高(4)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最多太阳光照,度角互余。 基地 (3)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两点,分别位(5)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于直射点的南北两侧。要排除位于直射点
- 1 - 以南的地点。 【考点拓展】 1.经纬网的运用:
经纬度变化规律:东经度向东增大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向西增大或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
相对经线规律:度数和为180°,东经西经相反。对跖点位于两条相对经线上,南纬北纬相反。
实际距离计算:赤道上每1°经度的实际距离约111千米。经线圈上每1°纬度的实际距离约110千米。 方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两点间的方向判断要在180°经度范围内。极点只有一个方向。
最短路线设计:经过地球表面的大圆上,两点间的劣弧为最短距离(经线圈略短于赤道)。 2.晨昏线与地方时计算:
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时或0时。
昼半球最中间经线为12时,夜半球最中间经线为0时。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
计算方法: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
变化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是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随季节变化规律是太阳直射点最北时(夏至日)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迁移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
00
南北半球对应的纬度线,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时。
4.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方法:H=90°-│两点纬度差│(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纬度降1°,高度也降1°) 若两点同为北纬或南纬,两点纬度相减即为纬度差;
若一点为北纬,一点为南纬,两点纬度相加即为纬度差; 变化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是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是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5.黄赤交角变化引起的现象:
若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直射纬度不变,直射在赤道上。则全球昼夜平分,无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无明显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纬度与黄赤交角度数相同也变大。则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夏至日北半球昼变长。则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相反) 6.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为了最大限度采光,热水器与太阳辐射垂直。
不同纬度地区房屋采光,考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计算楼房影长确定楼房间距。 涉及其它相关创新问题时,要多绘草图,找到相关知识原理再解决。
【同类变式】
1.读某沿海城市小区(38°N)分布示意图(tan60°=1.732),回答问题:
- 2 -
(1)该小区医院布局在住宅楼的 方向。花园植被类型大多为 。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冬季室内接受不到阳光照射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开发商百般狡辩,但住户们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打赢了这场官司。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此证据是什么?
(3)如果考虑让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你认为住宅楼群应怎样布局为好? 2.图中a、b、c、d纬度相同,圆心为南极点,读图回答问题:
(1)一架飞机从a→b、b→d、d→c、c→a飞行过程中,四段最近距离的飞行方向
A.都相同 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C.都相反 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2)下列正确判断是
A.a、b两点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一年中最大 B.c、d两点气候类型相同
C.a、c两点地方时不同 D.b、d两点自然带类型相同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图中地球以极点为中心的运动情况的是
A.日月星辰每天看上去在东升西落 B.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C.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D.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 3.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若CF为晨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点地方时为9时 B.A、B两点经度相同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C点为北极点 (2)若CA为昏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两点经度相差180° B.A、B两点经度相同
C.C点地方时为12时 D.C点纬线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3)若AF为晨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50° C.尼罗河流量达一年中最大 D.长江口盐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思维诊断】 1.(1)东南 温带落叶阔叶林
- 3 -
(2)北纬38°在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28°34’,若按30°计算楼房影长约139米,挡住底层光照。
(3)如果小区面积较大,可以考虑多盖几幢、拉大楼距;如果小区面积有限,可以采用错落有致方法布局,同时住宅楼走向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2.(1)AB 图为南半球,根据经纬网可判断方向。
(2)AC c、d两点和b、d两点都是纬度相同,但经度不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不一定相同。 (3)CD 日月晨辰的东升西落和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与图中所示地球的自转有关。 3.(1)AC F为赤道日出点,地方时为6时。G为赤道日落点,地方时为18时。A、B两点经度相差180°。晨昏线与经线斜交,不可能经过极点。
(2)BD C为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地方时为0时。DE为赤道上夜长,相差180°,则A、B两点相差360°,即同一经线上。
(3)AB 经线与晨线重合,则太阳直射赤道上,为春、秋分。夏季尼罗河流量达最大,冬季长江口入海水量少,盐度达最大。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