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历荷兰之后也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示:这就是真正
的荷兰)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
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
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实
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
果好.它,无疑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 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
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体会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草原、牲畜与人的和谐交融及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的和谐交融。 二、说教法 在《泉城》、《九寨沟》两篇课文教学之后再来教这篇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体味。教师的责任重在组织学生开展好活动
,激励学生读好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几个鲜明、生动的画面描写了荷兰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分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 础上理解字词,找到自己感受比较生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
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知道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背诵一两部分,积累优美词句。
然后安排小导游活动,进行迁移性训练,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最后,设计拓展性的练习,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 三、说过程 (一)、情景激趣
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画面:画面中有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骏马、长毛山羊、灯塔┄┄同时配以清远悠闲的音乐。学生在享受音
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
《田园诗情》所描绘的是荷兰的异国风情,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积累较少,创设情景渲染,给予学生感官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 需求。学生在享受音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
的田园风光的。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个体自学、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想想荷兰给你留下的印象,找找在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把它们划出来,再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 读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给予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个体的自我学习、整 理、归纳,为集体交流作准备。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交流: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为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悟出 新的见解。
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3)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2、怎样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里启发学生从整体上回顾课文内容,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这一环节,不同学习风格、思维方式、表现形式的学生个体,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他们既主动获取了知识,又
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促进其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积累迁移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想怎样介绍荷兰的风光呢?
荷兰的乡村十分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们把它称作——。我们首先来到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接着又来到碧绿的低地——。到了
傍晚,我们上了小船,航行在运河之中——。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让学生想象成为导游,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与课文内容贴得更近,促进了学生积累内化课文语言。 (五)、拓展延伸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上网去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
学生学了课文意犹未尽,这部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积累。 板书设计: 田园诗情 美丽迷人的
真正的荷兰 天堂般的动物世界 宁静安谧的
本课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描写的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以作者对荷兰的田园风光的赞美与向往之情为线索,描写了一幅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小船,挤奶人,灯塔等构成的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全诗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创造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引导学生从感知领悟语言的精妙,步步深入, 积累,习得.
3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借景回顾\荷兰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十课《田园诗情》,有一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底,那就是——水之国,
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播放荷兰的图片)
看着画面,你联想到上节课学过的哪些词 能用其中的词语说说对荷兰的印象吗 【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知欲望去探究文本,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精读品味\田园诗情\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二——四自然段,一边品读文字,一边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独特的田园风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串讲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教学中,让学生自读
自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田园风景,讨论和交流感悟到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力求让学生
亲历阅读的过程.】
*你看到了哪些独特的田园风景 交流,点拨: (1)第二自然段: A.\极目远眺??\
*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 那是怎样的 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读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想象一下,假如草原是绿色丝绒,那么上面黑白两色的奶牛是什么
*巧妙的比喻!这就是荷兰草原独有的色彩,谁能让这风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B.多么独特的风景!谁接着说.
*迷人的草地上,情态各异的牛群,咱们走近瞧瞧!
C.(指图)看,那头就是——背上盖着?的牛.这头牛——站立不动,仿佛?的牛呢 跑前跑后,活象?的
牛犊在哪里 你来指!(这就是牛犊)它身边的就应是那——仪态端庄的老牛啦! 有意思!让我们读出这有趣的画面.你们觉得该怎么读 D.指导点拨:
\有的??有的??\,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 再读读.(齐读)
牛犊和老牛的动作神态也截然不同,谁来试试 (一生读)
E.读得真好!草原上的奶牛还会有那些不同的神态,动作呢 谁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说上一句 (散步,远望[,回首,闭目,交谈??)
F.你们的精彩想象使牧场更迷人,更有田园的情趣了!
(图片演示)我们看着图,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背这段美妙的文字好吗 好悠闲好惬意的田园生活!如同一首田园诗.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借助媒体创情境,引发思维.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
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引导学生体会奶牛的情
态各异时,促其观图,让学生从图中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并启发想象,练习仿说.】
第三自然段:
学生说\成群的骏马??\ A.(出示图)
瞧!\骠悍强壮,腿粗如桩\是怎样的体魄!\鬃毛随风飞扬\又是怎样的英姿!谁能通过读表现这种气魄
可以自己读,还可以邀请同学一起读.
(点评:你真是一匹神气的小马! 哇!你很力量!??)
来!让我们这些小骏马们齐声诵读!读出群马在草原奔腾的气势! 读出了自由!读出了豪情!谁能试着背诵这段 练习一下.
B.\除了??\ 为什么说\深深的掩映的运河\ (因为荷兰是水之国,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看出马的自由.)
C.是呀,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引读:即使前方出现了低矮的围
栏,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
即使前方出现了浅浅的涧水,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 即使前方出现了小丘,泥沼,它们依然——(生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
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飒爽英姿!现在,你们就是这奔腾的草原上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
原,读出我们的豪迈! (学生齐读这节.)
【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对学生而言,荷兰是遥远的国度,学生对文中描写一些情景难以感知或产生共
鸣,我在教学中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如马的
\剽悍强壮,腿粗如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这些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
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3)第四自然段:
\天堂般的草原上??\
引读:??天堂般的草原上不只是白色的绵羊,还有??,?? 真是一幅自由祥和的图画呀! (4)(音乐响起,播放FLAS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