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1:44: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6同等学力申硕应用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比较与分类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答案】B 【解析】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音高听觉理论的是( )。

A.电话说 B.神经齐射说 C.拮抗过程说 D.行波理论

【答案】C 【解析】19世纪以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包括:频率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以及神经齐射理论。 3.鲁利亚认为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机能属于( )。

A.行为调节系统 B.动力系统 C.信息接受系统 D.信息存储系统 【答案】B 【解析】鲁利亚把脑分为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的机能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即相应的皮层下组织。第三机能系统也称为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4.镶嵌图形的特点可以用于测量的认知风格是( )。

A.自动化加工与意识控制加工 B.冲动与沉思 C.同时性与继时性加工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答案】D 【解析】规则的平面分割叫做镶嵌,镶嵌图形是完全没有重叠并且没有空隙的封闭图形的排列。场独立性是指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习惯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这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在二战期间对空军飞行员进行研究时提出,通常借助隐蔽图形来测验。 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A.可逆性 B.抽象性 C.具体形象性 D.去自我中心性

【答案】C 【解析】幼儿的思维处于皮亚杰所划分的前运算阶段(2-6、7岁),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具体形象性以及自我中心等特点。 6.在新生儿阶段通常不具备的是( )。

A.吸吮反射 B.巴宾斯基反射 C.抓握反射 D.初级循环反应

【答案】D 【解析】初级循环反应是皮亚杰提出的感知运动阶段的第二亚阶段,是指向婴儿自身的愉快反应。这是婴儿偶然发现并会反复作出的反应。新生儿阶段并不具备该反应。

7.在被试内实验设计中,控制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常用方法是( )。 A.恒定法 B.平衡法 C.双盲设计 D.纳入处理

【答案】B 【解析】抵消平衡法是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如果给被试者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被试者的反应将会受到时序先后的影响,如果先后两种处理在性质上无关,就会产生疲劳的影响,这两种影响都可以使实验发生混淆,因而要加以抵消。

8. 一定属于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是( )。

A.混合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随机区组设计 D.被试间设计

【答案】A 【解析】混合设计通常包括两个自变量,混合设计不同于其它设计之处在于他的第一个自变量使用一种设计处理,另一个变量采用另一种设计处理。多因素实验设计中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每个自变量的水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设计。混合设计属于多因素实验设计。 9.下列实验中不能用来论证社会学习理论的是( )。

A.抗拒诱惑实验B.水下击靶实验 C.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 D.言行一致实验

【答案】B 【解析】贾德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所以水下即把实验反应的是学习的迁移。 10.建立在“官能心理学”基础上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概括原理说 C.共同因素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A 【解析】形式训练说是基于官能心理学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新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迁移的产生式是自动的。

11.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方法是( )。

A.社交测量法 B.罗夏墨迹测验 C.角色扮演法 D.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A 【解析】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是由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莫雷诺最先提出。他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的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

12.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外在理由越缺乏,越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 )。

A.催眠者效应 B.不充分理由效应 C.睡眠者效应 D.过度理由效应 B.【答案】B【解析】人们获得的外部支持越少,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外在理由越是缺乏,越是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不充分理由效应”。另一方面,如果一种行为的理由本来是充分的,但外界条件以具有更大吸引力的刺激,如金钱,额外增加了更多的理由,那么人对自己的行为解释会转向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刺激。这种现象,称为“过度理由效应”。

13.一个研究者报告独立样本的t检验的结果t(24)=2.53,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知研究被试总人数为( )。 A.23 B.24 C.25 D.26 【答案】D

14.一项调查表明抽烟量较大的人群比抽烟较少或不抽烟的人群患肺癌的比率更高,据此我们可以说,抽烟量与患肺癌比率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着( )。 A.相关关系 B.因果关系 C.函数关系 D.包含关系

【答案】A 【解析】相关关系即两类事物在发展变化的方向和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共变关系。抽烟量与换肺癌比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15.一项研究涉及到职业,我们用1表示“农民”,2表示“教师”,3表示“公务员”,这里的数据123属于( )。

A.等级数据 B.比率数据 C.称名数据 D.等距数据

【答案】C 【解析】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和类别上的差异,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数值一般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使用“1、2、3”表示职业属于称名数据。

16.已知某校男、女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各自持“同意”和“反对”态度的人数,若要了解性别与变量是否有关,则应该计算( )。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相关 D.二列相关

【答案】C 【解析】?系数是指两个分布都只有两个点值或只是表示某些质的属性,如工作状态、吸烟状况等,试用资料是除四份相关之外的四格表资料,是表示两因素两项分类资料相关程度最常用的一种相关系数。 17.以下各项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A.韦氏量表 B.个性偏好测验 C.比纳量表 D.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D 【解析】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测验形式有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主题统觉测验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的一种测验工具。1935年编制完成。由30张黑白图片组成。根据被试的年龄、性别采用其中20张进行测试。要求被试根据图片讲故事。

18.可以作为同质性信度指标的是( )。

A.肯德尔和谐系数 B.差异系数 C.克伦巴赫系数 D.确定系数

【答案】C 【解析】测验内容的一致性或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项目同质性)程度,称为同质性信度。克伦巴赫系数既可以作为信度测量的指标,也可以作为测验同质性量的指标,也可以作为测验同质性测量的系数。 19.最早采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 )。

A.比纳量表 B.瑞雯推理测验 C.韦氏量表 D.斯坦福比纳量表 【答案】A 【解析】比纳——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概念。 20.一项研究假设为:经过知觉运动学习的左利手儿童比未经过这种学习的儿童在眼手协调的作业上做得更出色,然而这种差别不出现在右利手儿童中,这项实验中“是否经过学习”是( )。

A.中介变量 B.因变量 C.调节变量 D.自变量

【答案】C 【解析】调节变量为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称M为调节变量。Y与X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该题中自变量为左右利手儿童,因变量为眼手协调作业的效果,是否经过学习起调节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效果律 答:效果律由桑代克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与练习律准备律并称为桑代克三大学习理论。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2.鉴别指数 答:鉴别指数是项目分析中区分度的一个指标,即确定测验项目区分个体所测能力高低的程度指标。项目分析的一个最简单的估计方法是比较两个极端效标组,即将所有被试在某个测验上的分数从高到低依序排列,划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求出此两组在每一题目上的通过率;再求出高分组与低分组通过率之差。其范围在+1.00-1.00之间。+1.00表示鉴别指数最高,-1.00

表示鉴别指数最低。鉴别指数越高,题目的鉴别性能即区分能力越好。 3.晕轮效应 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4.成熟势力说 答:成熟势力说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成熟势力说更着重于成熟,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

5.社会惰化 答: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6.概念形成 答: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心理学家根据研究将概念形成分为儿童的概念形成过程和成人的概念形成过程。概念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采纳一些具体策略。

7.暗适应 答: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8.抽样分布 答:从已知的总体中以一定的样本容量进行随机抽样,由样本的统计数所对应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兴趣及其类型。

答: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1)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根据兴趣的目的不同可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例如,学生对一堂生动的课、电影、歌曲等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直接兴趣具有暂时性的特点。

(3)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其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某些课程并不感兴趣,甚至感到乏味,但意识到学好这些课程对将来服务于社会有重要作用,因此刻苦学习,并对此产生兴趣。间接兴趣具有较稳定的特点。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

2.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答: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以及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1)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搜索更多关于: 2016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的文档
2016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esad2uqrw55t2h95x553fre38hi550116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