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1卷 (选择题22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轩榭(xiān) 编撰(zhuàn) 龟裂(guū) 遨游(áo) .... B.池沼(zǎo) 喧嚣(xiāo) 悖论(bó) 拓宽(tuò) .... C.镂空(1òu) 硕大(shuò) 潋滟(1iǎn) 倏忽(shū) .... D.提倡(chàng) 斟酌(zhuó) 愚氓(méng) 繁衍(yǎn)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旱季的一组是( )
A.因地制宜 如火如茶 脍灸人口 受益匪浅 B.自出心载 司空见贯 退辟三舍 难能可贵 C.琳琳总总 重峦叠障 无瑕顾及 吏无前例 D.毛骨悚然 别具匠心 责无旁贷 图文并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强学习是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B.他匆匆赶向大会堂,一进门就感觉到了紧张的气氛。
C.通过调查,使专家们了解到了减轻学生课业沉重负担的问题。
D.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案美。 4.下列旬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明天下雨,”老师说,“所以大家还是留在家里吧,活动取消了。” C.在假期里,我看了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书。 D.明天我们准备去看电影,你想看战斗片呢?还是想看武侠片? 5.将①。一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 ,顺着水流的方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
②看到河底的鹅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 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
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幽径悲剧》这篇文章描绘了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编辑家。他还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创作并有出色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C.《从小就要爱科学》是著名文学家苏步青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所
1
作的一篇序言,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勉励青少年热爱科学。 D.《都市精灵》,作者舒乙,老舍的长予,当代作家。这篇文章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少见或者不见的现实状况,着重运用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展示人与其他生灵共处的景象,揭示其中深意。 二、诗歌赏析(2分)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7.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华亭时所作。诗题一语双关,
自比成龙,消失在云间。暗喻“我”是英雄。
B.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
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c.颔联写出诗人因为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他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从而发出了对前路感到绝望的哀叹。
D.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
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阅读《治水必躬亲》,完成文后的题目。(8分,每小题2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啤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 非相度不得其情 B. 未尝横索一钱 .. 怡然自得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C. 治水之法 D. 泥于掌故 .. 吾欲辱之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9.下列旬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不可执一(执行) B. 潴有浅深(水停聚的地方) .. 不穷其致(事理) 不得其情(情感) .. C.非相度(互相测量) D. 冒雨冲风(顶着) ... 泥于掌故(拘泥) 势有曲直(指河流的形势) ..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2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两种论证方法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二段中“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形象地描绘了海瑞治水时的表现,从而说明了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第11卷 (共78分)
四、填空简答题(22分)
12.请把第l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2分)
(2)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4分) 13.默写(6分,每空l分)
(1)《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地气氛,写出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句子是: , 。 (2)请写出一联写景的诗句: , 。 14.综合性学习。(10分)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4分)
材料一2012年的两节长假第一天,堵车大军过后,原本光洁的高速公路路面变成了垃圾场: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遍布50吨生5-a':ti*L;国庆日,天安门扫出8吨垃圾。
材料二据2012年1 0月2日《潇湘晨报》报道,长沙一名环卫工路边打点滴感动网友。环卫工叫刘永亮,46岁,独自一人来长沙当环卫工差不多5年了。三四天前,刘永亮已经开始感冒、头痛,一直强忍着。到I o月1日,终于他有点撑不住,到诊所开了点滴。他说,去医院看病要花好多钱,请假也会影响收入,所以只能边打点滴边工作。 2012年国庆目,仅清扫天安门广场的垃圾,就动用了四百多名环卫工人。
材料一 材料二 (2)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请写出两个建议。 (4分) ① ②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中国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那么,同学们,你们行动了吗?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给出一个出色的答案。 (2分)
3
五、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问题。(16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开,不一而足。对母殿前地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二而,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El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5.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也呈现出不同的气氛,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突出“繁华欢悦的气氛”。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再写出各自要突出的气氛。(4分)
甲:特征 ;气氛: 乙:特征 ;气氛: 16.乙文中画线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运用了 ,从表达效果看属于 说明。(2分) 17.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的 说明方法,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的 说明方法,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3分)
18.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 顺序,丙文是 结构,从文段结 构看,甲文是 结构,乙文是 顺序;丙文是并列结构。(4分) 19·甲文段中写到“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作者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要说明什么?(3分)
答: 六、作文(40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的弱点,比如说自私、懦弱、懒惰、娇气、粗心??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 ”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通过一件或几件事的记叙来表现文章中心,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2.记叙中要结合议论和抒情。 3.书写工整,字数500字以上。
4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D、{A、轩榭( xuān )龟裂 ( jūn ) B、池沼 ( zh?o ) 悖论 ( bèi ) C、潋滟 ( liàn ) } .....2.C (A、如火如荼 脍炙人口 B、自出心裁 司空见惯 退避三舍
C、林林总总 重峦叠嶂 无暇顾及 史无前例)
3. B(A.“因为”改成“为了”。 C. 缺主语,去掉使字。D. 误用否定词,“忽略”前的“不”去掉
4. 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5. A
6. C数学家苏步青
7. C(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8. B(A. 得到 |得意 B. 曾经 C. 的 /他 D.对,对于/在 )
9. D /A. 既不可执一(固执)B. 不得其情(真实情况)C. 非相度(观察和测量) ....10. C. 昔/海忠介/治河
11. C. ( 并非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
12. (1)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2)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
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13.(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4.(1)材料一 写出人为破坏环境方面即可
材料二 写出环境与环卫工人的关系即可或从整治环境的代价方面讲也可
(2)比如说,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加强立法,加强对环境的绿化美化。 (3)略,合理符合题目即可。
15. 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乙文突出)幽静典雅, 丙、繁茂交错,林丛复叠;(丙文突出)庄严肃穆 16. 描写 生动
17. 摹状貌 打比方 举例子。 18. 逻辑、空间、总分、分总
19. 作者以松柏、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做例子,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
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