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场地学校开展跳绳教学的实践探索
宜兴市丰义中学 施玉莲 邮编: 214252
【摘 要】
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比较小且由于受到许多方面的原因,还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得到改善。作为一个小场地学校的体育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提高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的使命,在体育场地小的困难面前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安排好各种体育活动。而跳绳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开展简单易行,且能够组织多种形式的小型竞赛活动。通过跳绳教学,使小场地学校和其它体育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一样,都能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学校开展好“让亿万学生走进阳光”这个活动,丰富各校的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小场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通过跳绳练习身体素质和体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 小场地 跳绳教学 实践探索 【前 言】
跳绳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锻炼价值与锻炼效应是诸多运动项目所不可替代的。其携带方便,不受场地限制,简便易行,老少皆宜,极具健身性和观赏性,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我自己从中国体育报和其它一些体育资料中也了解到,我国各级运动队都把跳绳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近几年有些市、县也把跳绳作为中考的一个考试科目。这些也都说明跳绳这个民族传统项目有它广泛的发展前景。为了贯彻教育部要求对每一个学生进行2+1(两门体育特长+艺术特长)体育教学。为此,本人在2005年上半年开始,针对我校场地小的特点,就开始构思、实践探索开展好简单易行,实用效果好的跳绳实施方案,并从05年下半年开始在我校的初一入学的新生中付诸实施。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的这个实施方案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兄弟同行的一致好评。那么我是如何实践探索在我们这个体育小场地学校开展好跳绳项目的呢?作了哪些可行性尝试?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愿我的跳绳方案能给那些体育场地和我校一样的学校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实践研究的对象、时间、方法和步骤
1.1 研究对象:本校2005级初一学生598人(12个班)
1.2 研究时间:2005上半年开始制订实践方案,下半年开始实施,2007年6月方案实施结束。 1.3 研究方法:
1.3.1文献资料法: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查阅有关跳绳及身体素质和体质的相关资料,为本次实践研究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1.3.2 实验法:把我校2005级初一学生598个学生(12个班)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初一(1~6)作为实验班由我按照我们学校小场地的特定情况进行跳绳实践探索的教学方法来上,初一(7~12)作为对照班由学校另外一个体育老师按照体育新课程标准来上。 1.4 实践步骤: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测试学生的原始身体素质以及为实验班制订各项目标和练习方法
1.4.1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法,了解学生最初会跳绳的种类和跳绳最高成绩的均值(1分钟)。 (表1) 班级 05级(1)~(6)班301人实验班 跳绳跳法的均值(种) 2.36 最高均值(个) 156 05级(7)~(12)班297人对照班 2.31 154 1.4.2 测试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身体素质原始数据
2005年10月对初一刚入学的十二个班级的598名学生按《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素质项目测试:50米、立定跳远和肺活量三项成绩。(表2)
实施方案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各指标对比如下: 班级 实验班(1)~(6)班301人 对照班(7)~(12)班297人 P值 50m(s) 立定跳远(m) 肺活量(毫升) 2064+37 8.86+0.85 1.735+0.75 8.89+0.83 P>0.05 1.736+0.74 P>0.05 2073+36 P>0.05 1.4.3 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①05级初一(7)~(12)班对照班按照新体育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
②05级初一(1)~(6)班为实验班。利用理论课、黑板报等形式宣传经常跳绳提高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以及健康的身体反过来又能促进一个学生的学习。并要求实验班的每一个学生能自备一根跳绳,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时经常锻炼,老师能够经常介绍一些跳绳的方法和花样。交待学生自我进行跳绳锻炼的注意事项,以及每次进行跳绳锻炼的时间和运动总量,包括达到的最高心率等。 1.4.4 确定实验班分别在初一和初二的跳绳教学目标 实验班初一、初二年级跳绳教学目标各有侧重。(表3) 教学目标 初一年级 学生能说出跳绳对人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 1.能完成跳绳的单个动作。 2.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单个动作的串联组合。 3.学会选择练习处方,并技能目标 进行针对性的体验。 4. 在单人单脚双脚下正跳的基础上,学会反跳、交叉跳、单足跳、单足轮流跳、双人跳、三人跳、集体跳以及跳绳接力比赛。 1.在绳的组合教学中,能互相观察,挖掘现有的创新资源,丰富绳的组合的创意,拓展思维的空间。 2.学会讲座与评议,对他人能充分鼓励和肯定,并提出积极性的建议。 3.学会测评,掌握测评的程序与方法 4. 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绳子本身的特征,自由组合练习。对创意的动作进行命名。能完成跳绳比赛组织 初二年级 学生能根据命名原理对创意了的动作进行命名。 认知目标 1.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关于1.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活动能进行客情意目标 思考积极练习体验。 观的评议,流畅表述自己的见解。 2.师生间交往融洽,合作2.学生能踊跃地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愉快。 现场归纳总结,肯定优点与不足。 1.4.5 实验班在初一、初二年级时跳绳安排的教学时数
各年级均安排8课时,并结合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按照要求自我安排跳绳锻炼内容。 1.4.6实验班在初一、初二年级的跳绳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表4) 1.分组练习尝试并体验1.观察:绳的种类形状 各种绳的花样跳练习 2.分析绳的特性 初一年级 2.分析:绳的特征 3.体验花样跳绳 1.教师示范几种跳绳花样形式 2.启发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3.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练习处方 4.组织学生适时演示,交流学习的 3.通达体验丰富学生对4.自我选择:根据教师绳的认识,提升认识档次 提供的命名,对各种跳4.引导学生从体育文化绳名称进行体验 角度理解跳绳,从而加深5.归纳讨论绳能发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哪些身体素质,加深理理解 1.小组长对本组人员进行分工 2.个体单独体验命名方法 3.分组练习中完成命名 解 1.观察:同伴和其他小组成员如何对动作进行命名和尝试练习 2.练习:根据动作名称完成跳绳动作 3.分析、讨论命名的原则与命名方法 4.补充和完善不足之处 5.小组自我创意以绳来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 1.教师示范单摇和快速双摇跳绳 2.启发各学练小组成员积极思考并体验动作与名称之间的关系 3.实践——认识:先跳绳后命名 4.认识——实践:根据命名再体验动作 5.指导各小组的创意活动 初二年级 4.全班集中的综合展示命名 5.根据命名体验各种动作 6.补充和完善命名的原则和方法 7.用绳设计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第二阶段:经过将近两年的跳绳实践探索后测得实验班和对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如下: 1.4.8再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法,了解学生会跳绳的种类和跳绳最高成绩的均值(1分钟)。
2007年5月,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和测试,其中实验班有1位同学生病,1位同学休学,共有299位同学,对照班有2位同学生病,2位同学休学,共有293位同学(表5), 班 级 实验班(1)~(6)经常锻炼 人数 占67.9% 进行自我评价 55.2% 跳绳方法(种) 6.5 1分钟最高均值(个) 183 班299人 对照班(7)~(12)班293人 55.3% 32.8% 3.7 164 1.4.7经过跳绳实践探索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的数据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后,本人在2006年5月底6月初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十二个班的592名学生重新进行50米、立定跳远和肺活量的测试,测得的数据分析如下:(表6) 试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指标对照 级别 实验班(男) 对照班(男) P 实验班(女) 对照班(女) P 2. 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初一入学身体素质和肺活量差距不大
从表1和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初一新生在会跳绳的种类、一分钟最高跳绳的平均值、身体素质和肺活量差距不大。说明我选的样本比较适合我的跳绳实践探索方案。 2.2 经过跳绳实践探索后学生的锻炼积极性等明显提高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两年的跳绳实践探索后,实验班经常锻炼的人数高出对照班12.6的百分点,能进行自我评价的实验班高出对照班22.4个百分点,跳绳方法人平均高出2.8种,实验班学生每分钟跳绳的最高值高出对照班19个。这也说明通过我们的跳绳实践探索,实验班的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平时的练习中能玩出各种跳绳的花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锻炼手段。 2.3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班
在表6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班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测试项目50米、立定跳远和肺活量三项测试中差异显著,实验班优于对照班。说明在我校体育场地比较小的情况下,我运用跳绳实践探索的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以绳子作器材在我校开展的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但促进了实验班学生的动作灵敏,更促进了他们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提高。 3. 结论和建议
3.1 针对我校体育场地比较小的特殊条件,从开始准备到两年后的今天,从各种调查和测试的数据来看,跳绳实践探索在我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功。我校跳绳队首次参加宜兴市比赛取得团体亚军,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3.2 学校体育场地小是客观原因,作为体育老师不要气馁,只要充分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总会有办法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方法和做法。
3.3 绳子携带方便,不受场地限制,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兼具娱乐性和观赏性,便于学生课外练习,对小场地学校尤为适应。利用绳子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不受场地和人员的限制。可以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开展,可以是老师、同学一起活动,她可以是家人、邻居一起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有力的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使学生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为教育部贯彻实施(2+1)
50m(s) 7.82+0.89 8.00+0.92 P<0.05 8.89+0.86 8.97+0.89 P<0.05 立定跳远(m) 2.20+0.80 2.11+0.90 P<0.05 1.72+0.85 1.68+0.95 P<0.05 肺活量(毫升) 2678+57 2596+38 P<0.05 2002+38 1967+29 P<0.05
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小场地学校可利用跳绳兼具娱乐性、教育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充实民族传统项目的内妹,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练习的兴趣,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使“亿万学生走进阳光”这个活动能在像我们这样学校的学校全面实施。让学生摸索跳绳各种跳法的方法,来带动学生在文化学习中探索,求新的能力,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最后取得文化学习和身体体质提高的双丰收。
叶圣陶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体育教学应从丰富体育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去考虑。面对学校场地小、器材少,不要抱怨,体育教师应开拓思路,探索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和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从中得到愉悦,陶冶性情,充分拓展心智,达到身、心、智全面协调发展,并能掌握一项比较熟练锻炼的方法。从自学自练开始到自我组织,自我裁判、自我创意、自我评价,进而能独立的从事科学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真正像我校通过跳绳教学提高学生体质而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谈振华 主编《课堂教学理论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2、钟启泉 主编《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