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6 11:38: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2.(8分)小明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小明把图甲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约等于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3)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4)完成实验后,小明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只用电压表就测量出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电源电压恒为U,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 (填三个开关闭合与断开情况),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 (填三个开关闭合与断开情况),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滑。

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额= (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9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共21分.其中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考生步入考场的速度约为11m/s B.人平静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9s C.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D.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2.6dm 【知识考点】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思路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题过程】解:A、考生步入考场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A不合实际;

B、人平静状态下1min呼吸20次左右,呼吸一次的时间在3s左右,故B不合实际; C、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较小,不超过10g,故C不合实际; D、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26cm=2.6d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总结归纳】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羌管悠悠霜满地”,地面上出现霜是凝固现象 B.“瀚海阑干百丈冰”,冰的形成需要吸热

C.“满架蔷薇一院香”,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回暖时,大地含有的热量增多

【知识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热量的概念;分子的运动. 【思路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3)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多少。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可以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解题过程】解:A、地面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错误;

B、冰的形成是凝固过程,凝固时放热;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气四溢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故C正确;

10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可以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大地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归纳】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另外,知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知识、理解热量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是15cm 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知识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思路分析】(1)u>v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凸透镜特点可求焦距范围;

(3)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分析; (4)当2f>u>f,v>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题过程】解:AB、由图可知,u>v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B正确;

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则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故A错误;

C、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C错误;

D、若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则u=50cm﹣35cm=15cm,因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此时的像距是30cm,则不需要移动光屏,光屏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的应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关键。 4.关于导体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导线电阻比铁导线电阻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C.只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增大 D.导体的电阻越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知识考点】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1

【思路分析】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且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解题过程】解:A、导体的电阻与导线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所以铜导线的电阻不一定比铁导线的电阻小,故A错误;

B、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电压无关;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并不为零,故B错误;

C、只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减小,故C错误;

D、导体的电阻表示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小,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要注意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5.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电源至少选用两节新干电池

C.换用2Ω电阻做实验时,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 D.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思路分析】ABC、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求出由图这个不变的电压为,据此分析; D、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解题过程】解:A、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A错误; B、由图知,这个不变的电压为:

U=IR=0.4A×5Ω=2V;电源至少选用两节新干电池(3V),B正确;

C、换用2Ω电阻做实验时,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不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C错误; D、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D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考查控制变量法、对器材的要求和归纳法的运用。

6.下列事例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12

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f9sn49nop3x5if1klmb9gaib47veh009ly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