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成语专题复习
【复习重点】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③褒贬色彩不同的
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复习时间】12课时
第一课时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从历年高考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但是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1、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 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
捉襟见肘 未雨绸缪 自惭形秽 如数家珍 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安步当车 颐指气使 车水马龙 蓬荜生辉 汗牛充栋 淋漓尽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殚精竭虑 美伦美奂 炙手可热 一劳永逸 望其项背 处心积虑 火中取栗 拭目以待 莘莘学子 不孚众望 趋之若鹜 万人空巷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2、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 解密之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解密之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解密之三: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解密之四:违情背理,不合逻辑。 解密之五: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解密之六:叠床架屋,语义重复。 解密七: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第二课时
复习要点
历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
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都要注意。
(一)了解成语的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 2、定型性。 3、完整性。
(二)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三)弄清成语超常运用的特殊性
对成语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规用法,又要了解非常规用法。如果被成语的常规用法束缚,不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变通,就会误入歧途。如 “想入非非”和 “不孚众望”就属非常规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学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规用法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却不知道它的非常规用法指想象进入到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境界,结果失误。这是不改变成语词素而改变成语的常用含义,广告用语常用这种修辞方法,如说该厂的牙刷坚固耐用,可巧用成语“一毛不拔”。
第三、四、五课时
弄清用错的类型
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根据历年高考考试的特点,熟悉这些出错的类型,适当积累和练习,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2、反用其义 3、褒贬颠倒 4、使用对象配错 5、误用典故
6、人称或角度不当 7、不分程度轻重
8、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9、尊卑关系颠倒
10、比喻不当,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11、搭配不当
12、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13、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14、词不达意,自相矛盾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 (2) 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知识梳理与解题思路】 一、高考试题示例
二、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第七、八课时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具体地说,就是:
1、事理简单,更要深思。 例如:
(1)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99?全国)
(2)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3)人们走回头路的劲头没有来的时候,有些人走累了,就成群结队地坐在柏油马路边的树阴底下聊天。
(4)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2.本义出现,要敢于相信。
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例如: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92?全国) (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