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成份为:白芷3克 贝母6克 防风6克 赤芍药6克 当归尾6克 甘草6克 皂角刺(炒)6克炮山甲6克 天花粉6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金银花9克 陈皮9克。本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现代常化裁运用于脓疱疮、疖肿、蜂窝阻织炎、乳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属于热毒实证者。 方歌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症痈疡内消法 方诀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剌酒煎佳。 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禁忌
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断不可用;本方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方解
阳证痈疡多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灵枢·痈疡篇》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故见局部红肿热痛;邪正交争于表,故身热凛寒;正邪俱盛,相搏于经,则脉数有力。阳证痈疮初起,治宜清热解毒为主,配合理气活血、消肿散结为法。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前人称之谓“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然单用清热解毒,则气滞血瘀难消,肿结不散,又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间,更用辛散的白芷 防风相配,通滞
而散其结,使热毒从外透解;气机阻滞每可导致液聚成痰,故配用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可使脓未成即消;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本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散结,其药物配伍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阳证而体实的各类疮疡肿毒。若用之得当,则“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
本方与普济消毒饮均属清热解毒方剂。但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本方则通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宜。 化裁
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便;血热盛者加丹皮以凉血;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不善饮酒者可用酒水各半或用清水煎服。此外,还可以根据疮疡肿毒所在部位的不同,适当加入引经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本方除煎煮取汁内服外,其药渣可捣烂外敷。 【附方】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附注
本方是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前人云:“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凡痈肿初起属于阳证者均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局部红肿灼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 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均为阳证疮疡的常用方,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三方的不同点在于:仙方活命饮为痈肿初起的要方,除清热解毒之外,还配伍疏风、活血、软坚、散结之品,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五味消毒饮重在清热解毒,其清解之力较仙方活命饮为优,侧重消散疔毒;四妙勇安汤主治脱疽之热毒炽盛者,药少量大力专,且须连续服用。
扁桃体周围脓肿:用本方加味:金银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生当归、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各10g,乳香、没药、陈皮、甘草各6g,先用水浸泡15-30分钟,武火连煎2次,药液混合,取汁300ml,早晚各半,口含徐徐咽服。形成期加牛蒡子、山豆根;溃脓期重用穿山甲、皂角刺;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治疗扁桃体周围腺肿60例中,男54例,女6例,年龄18-55岁;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常发生于急性扁桃体炎的4-6日,体温均高于37℃。服药后发热及疼痛消失,炎症消退,无并发症者为治愈。服本方3-7剂后,57例痊愈,3例加用穿刺排脓痊愈(有效);总有效率为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