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单地了解音乐知识,初步掌握分析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2、通过学唱歌曲,养成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感受和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对自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链接:
1、作者介绍:
2、作品介绍:《歌唱祖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曲调是色彩鲜明的D大调,2/4拍,坚定有力,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音乐雄壮豪迈,积极向上,带有行进风格。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象征。
3、进行曲:进行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4拍子.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每一个中国人都对祖国充满了热爱之情,为了抒发对祖国的爱。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歌唱祖国》。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听录音回答问题——介绍相关知识 二、新授教学:
1、读歌词,要求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唱(画出自己有困难的地方) 3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可小组交流) 4分角色演唱:第一段(男) 第二段(女)
第三段(合)
注:“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三、巩固训练
1、 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2、 给学生做合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 四、总结下课!
五、教后自我分析: 《歌唱祖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他们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学这首歌的困难相对少一些。也正因为他们有印象,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倾向。如: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或凭印象唱歌,难免唱错而不知错。加上先让为主的影响,改正起来不容易。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合唱录音、分组比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的状态下克服那些消极因素,课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节奏有的同学还是把握不准。须多加注意和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