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0:10: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拼写乐园。(12分)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1)使弈.(yì yí)秋诲.

(hú hǔ)二人弈。 (2)为.( wèi wéi)是其智弗.(fó fú)若与.(yú yǔ)? (3)孰.( shóu shú)为汝.(nǚ rú)多知.

( zhī zhì)乎? (4)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hé huó)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tiáo diào)些。 (5)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 dīng dìng)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

(sì shì)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2.根据语境写字词。(4分)

(1)虽与之jù( )学,fú( )若之yǐ( ) 。

(2)我不喜欢丑恶而 kǒng bù( )的蝎子,我喜欢爱唱歌xī shuài( )。

(3)他是某大学jī xiè( )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 jiào shòu( )。他主要的研究lǐng yù( )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和机器人研究及应用开发。

3.选字组词。(3分)

[援 缓 暖] ( )慢 温( ) ( )助 [辨 辩 辫] ( )子 分( ) ( )论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A.指天鹅。 B.指前一个学生。 C.指弈秋的教导。 D.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惟弈秋之.为听(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4.思援弓缴而射之.

( ) 三、选择恰当句意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1.“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 ) A.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推崇。 B.根本没有什么学问,只不过好为人师罢了 2.从孔子的回答中,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名言(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表现了两小儿的( ) A.天真可爱。 B.瞧不起他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填序号)(4分)

A.表示引用 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讽刺或否定 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 ) 2.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 )

3.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 )

4.像他这样自作聪明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 ( )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已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换一种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用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5分)

1.《学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 2.《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争论的问题是: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 ( ) 3.《表里的生物》中“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这句话表明了“我”小时候是个天真的孩子,且对怀表充满无限的好奇。 ( )

4.“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句话中“!”是指通过探索,

还解决不了疑间,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到惊叹。 ( )

5.《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中“一本真正的书”指的是机器人。 ( ) 七、口语交际。(5分)

六(2)班正在举行“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会,下面给出了正方观点,请你写出反方观点。

正方: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利大于弊”。首先,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使人类摆脱了忍饥挨饿的境地;其次,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脑的普及,使得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村;手机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第三,科技保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开发解决了人类能源危机。可见,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快乐阅读。(31分)

(一)(12分)

我吓了一跳□竭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听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竭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

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1.在选文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2.用“ ”在选文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2分) 3.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4分)

(1)“吓了一跳”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神秘美丽的表的世界里,会有一个小蝎子。 ( )

(2)我并没有把父亲说的表里面有个小蝎子当真。 ( )

(3)“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这一句与课文第1自然段末句形成呼应。 ( )

(4)“我”是一个对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喜欢不断探索的孩子。 ( ) 4.“后来我见人就说……”作者会跟谁说怎样说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4分)

(二)“重口味”的科学家(节选)(19分)

科学,这么“高大上”的事情,有时却意味着让普通人受不了的“重口味”。 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以及各种各样“重口味”的东西,给自己注射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这群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人,被称为自体实验者”。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要问他们为何干出这些事来,那实在是一部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还好,科学的领奖台上不乏这样的“傻子”。

1981年,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合作,推断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巴里开始做实验:他把一支试管放进自己的喉咙,让它滑入胃中,蹭下几片胃黏膜来做检查,确认自己既无肠道感染,亦未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过一段时间等胃壁愈合后,他便吞下了事先培养好的幽门螺旋杆菌。

没过几天,他就没精打采,还开始呕吐。不过幸运的是,科学“大餐”起效了。巴里肠道组织的一系列活检报告显示,他出现了严重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接着他们又证明了除去幽门螺旋杆菌后,症状完全消失。

1984年4月5日,这项研究成果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立刻在医学界引起轰动。200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这两位科学家。

重口味”的科学家终于获得了认可。

1.短文题目中的“重口味”是指( )(2分) A.普通人接受不了的口味。 B.科学家们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C.味觉量的浓度大。后来指给人带来冲击,带来感官刺激的行为或事物。 2.短文通过列举事例讲述了科学家的“重口味”,简要概括的事例是( );具体介绍的事例是( )。(填序号)(4分)

A.注射患者的血液 B.往心脏送导管 C.吞下幽门螺旋杆菌 D.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 E.在后背做伤口

3.用“ ”画出短文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读了这篇短文,有的人认为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不能认同;有的人却认为他们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佩服至极。你同意哪种观点呢?并说明理由。(5分)

我同意第______种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下面的观点吗?试一试吧。(5分)

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30分)

孟子曾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有关部门制定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果没有规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会陷入混乱,请自拟题目,写一件与规则有关的事。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fu1d22xwb47hq70zb090vngk58yua010j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