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解: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以景色秀美而著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壮族;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景观及民族风情,牢记即可.
4.尽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每年仍净增加15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过高 B.政策推行不利 C.人口基数太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解: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故选:C.
【点评】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考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分析】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解答】解: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为简单,需牢记.
6.中国的人口总数居世界(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考点】人口数量概况.
【分析】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3.39亿,居世界第一位. 【解答】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3.39亿,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以上. 故选:A.
【点评】此题属于基础题目,较简单.
7.我国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高山族 B.维吾尔族 C.黎族 D.蒙古族
【考点】民族的分布特点.
【分析】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约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
【解答】解: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故选:A.
【点评】考查台湾的民族,要理解记忆.
8.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长江 D.天山
【考点】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解答】解: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故选:B.
【点评】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9.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 ) A.上海 B.兰州 C.西安 D.山西 【考点】上海市.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分析】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发达.
【解答】解: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腹地,使上海发展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述的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分析】中国的高原面积广大,以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最为著名.这四大高原各具特色,地貌各异.
【解答】解: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西北部沙漠、戈壁广布,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天苍苍,野
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是对内蒙古高原畜牧业发达的生动描述. 故选:D.
【点评】考查我国四大高原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11.我国1月最低气温、7月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 )
A.漠河、武汉 B.哈尔滨、吐鲁番 C.漠河、青藏高原 D.哈尔滨、武汉 【考点】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分析】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是漠河,在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镇,是中国的最北部,最低气温达零下52.3℃;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解答】解:我国1月最低气温、7月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漠河、青藏高原.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结合课本知识点理解后记忆有效.
1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从中部地区向东、西部递减 D.从南部沿海向北部沿海递减 【考点】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
【分析】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解答】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的降水特点,要理解记忆.
13.北京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为( )
A.亚热带、湿润地区 B.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中温带、半湿润地区 D.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考点】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气候.
【分析】我国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青藏高原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寒温带,在暖温带和寒温带之间是中温带地区.科学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解答】解:北京市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从温度带划分来看,北京市位于暖温带,从干湿地区划分来看,北京市位于半湿润地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分布,结合地图记忆较好.
14.北纬15°~30°的西亚、北非为干旱的沙漠或荒漠景观,而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则为“鱼米之乡”,主要是因为我国江南地区( ) A.地势低平,平原广阔 B.人为改造自然的活动 C.雨热同期,季风影响明显 D.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世界同纬度地区多是沙漠,主要是由于我国受季风影响.
【解答】解:我国江南地区,地形平坦,受太平洋上的温暖潮湿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且雨热同期,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北纬15°~30°的西亚、北非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少雨,为干旱的沙漠或荒漠景观.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影响.
15.梅雨、伏旱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珠江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海河流域 【考点】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分析】梅雨、伏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解答】解:夏初,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东南季风的退却,造成江南,也就是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所以,梅雨、伏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梅雨、伏旱的影响范围.
16.我国汛期最长和水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 )
A.珠江、雅鲁藏布江 B.长江、淮河 C.珠江、长江 D.黄河、松花江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珠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长,水量也较大,形成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再加上支流众多且南北延伸,流域面积非常广,雨季时间持续较长,所以形成了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在世界上水量仅次于亚马逊河、刚果河排名第三.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我国水量最大、汛期最长的两条河流,此知识在考试中多以选择题出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