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我是校园志愿者》活动实施方案(教学设计)
一、主题背景:
为了落实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小学生的需要,学校德育处开展了班级“手拉手”活动,高年级的学生要和对应的班级开展联谊活动。从日常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班级活动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的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这也正契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于是,我们在立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开展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本着立足于生活,成长于活动的原则,按新课程纲要中社会服务的活动方式以及流程,引领学生完整的经历志愿服务的过程,体验服务的充实与愉悦。提升实践能力,落实服务意识。
二、学情分析:
校园志愿者对学生并不陌生,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中,都有这样的团队,但能选上的大多是学习好的优等生。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稀罕,工作主动性不高,奉献服务意识较差。而那些中等生,甚至学习潜在生,想参加却得不到机会。因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服务他人,帮助弱小的意识还没有植根于学生心中,此次实践活动对于所有同学都有着很强的需要性。
从活动能力来看,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会聚焦问题,也会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但规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需要在有效的活动中进行锻炼。
三、主题目标:
1.能够主动关注校园生活,多角度地了解被服务者的需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志愿参与的项目。
2.能在活动经历中,掌握服务他人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分享或体验受助者和施助者的真实感受。
3.学会归纳整理调查问卷表,制定服务计划,按步骤实施计划,并能在活动结束后,正确评价,做出总结,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经验,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小组合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4.通过校园志愿活动的真实参与,增强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经历中体验“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我成长”的志愿服务乐趣。
四、建议课时 6课时 (课内4课时 课外2课时) 现场执教课时 第四课时 五、各课时内容简介
第一课时:(课内)校园志愿服务主题起始课 1.了解志愿活动,解读志愿者
2.明白志愿服务的前提是明确服务对象及需求 3.拟定《小学低年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性调查问卷》 第二课时:(课外)校园志愿服务调查问卷实践课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调查活动,就统计数据做出校园低年级学生志愿活动需求性分析
第三课时:(课内)校园志愿服务计划拟定课 1.根据各小组成员实际情况,选择参与服务的项目 4.小组合作写出志愿活动计划书
第四课时:(课内)校园志愿服务模拟(详案见附件)
第五课时:(课外)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实施
1.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走进需要志愿服务的班级,按照实施计划落实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第六课时:(课内)志愿服务活动分享
1.经历校园志愿服务之后,落实分享与反思,并写出活动日志 附件:
执教课时 第四课时 校园志愿服务模拟体验 课时目标:
1.回顾了解校园服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
2.按照小组活动计划步骤,模拟体验校园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感受活动计划的实际效果,并及时做出适当调整。
3.使用角色换位法体验志愿者和受助者的实际心理,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评价。
4.小组同学能用合适的方式展示、汇报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
重点难点:1.模拟志愿活动的有序组织; 2.体验活动后的多元评价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志愿者服装与标志 奖杯 记号笔 学生准备:小队拟定的活动计划表 各小组活动中使用的材料 活动过程:
按照活动主题的安排,今天的课堂应该是《我做校园志愿者》的第四个课时--校园志愿服务模拟
一、前情回顾,了解校园服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