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演员:禄东赞|松赞干布|唐太宗内侍|李道宗|——吴敏琳 唐太宗——洪子琳 文成公主——刘茈涵
跑龙套角色|与吐蕃四邻的小国|十万大军|松赞干布的大臣|其他国家使者|唐太宗的侍者|2500名美女——P和C 第一幕:
地点:藏族公宫中
旁白:在远离唐朝的的西藏高原,悄悄地崛起了一个由藏族人民建立的吐蕃王朝,其国王叫松赞干布。 (吴敏琳出场)
松赞干布是历史上一个杰出的人物。他长得矫健英俊,剽(piao)悍(吴敏琳摆酷),行动迅捷如骏马,武功凶猛如苍鹰(吴敏琳摆个金鸡独立的招式),仅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便统一了整个西藏高原。“我怎么就这吗帅呢?”松赞干布说(陶醉中),并开始侵夺四邻,吞食小国,(用木板把P和C赶下讲台)土宇广大,拥兵十万。(P和C站在吴敏琳身后,一个人身上贴着一张“五万精兵”)
而现在的松赞干布极力要与大唐搞好关系。松赞干布对大臣们 (P和C和吴敏琳),说:“小时候,由于吐蕃贵族叛乱,我的父亲被杀,当时局面很混乱,年少气盛的我和叔父团结一切力量,平定了叛乱,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起吐蕃王朝,定都逻些。但是,当我了解到中原地区的大唐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我十分仰慕,很想加深和大唐的交往。我的大相禄东赞建议我和大唐联姻,这样既能加强和大唐的友好交往,又能从大唐公主的身上学到不少大唐的文化,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因此,我几次派人前去大唐求婚,但大唐皇帝均没应允,这次我派我的谁前去求婚呢?”
松赞干布有些犹豫,(吴敏琳眉头紧皱)突然灵机一动,说:“既然这样,禄东赞,就你了!” (吴敏琳转换角色)“是的,赞普,我一定会完成使命”
(吴敏琳转换角色)松赞干布说:“好!就这样定了。并带5000两黄金和大量的珠宝作为聘礼!希望这次前去求婚能够成功!” (吴敏琳、P和C下场) 第二幕:
地点:大唐宫殿中 (洪子琳上场)
这时候,吐谷浑已经归附大唐,其国王向长安求婚。西突厥的王子阿史那社尔率军投降唐朝,使者径赴长安,也向长安求婚。刚刚所说,就是吐蕃也来求婚了。
这一次,唐太宗真的为难了,说:“宗室之女,大的已经嫁人,小的还太小,该怎么办呢?”还有,如果没亲生女儿了,其他宗王家的女儿,谁愿意背井离乡,到那些生死未测的地方去?这种事怎么好强迫呢.更何况那么多使者,怎么能分一个女儿?
太宗独坐在御书房中,正为这件事发愁,有内侍来报(吴敏琳上场),说:“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求见” “让他进来” “是”
李道宗是唐太宗的族弟,文武双全的著名将领,在李氏诸王中,是太宗最看重、最相处的来得一位。 一会儿,李道宗进来,只见他还领着一个十七八岁姑娘 (吴敏琳,领着刘茈涵上台) (洪子琳装作惊讶)
唐太宗只觉得眼前一亮,这个女孩端庄秀丽,有如花似玉的容貌,相信送到外地,他们一定会很满意。 “孩子,你可想好了,这一去可就再也会不来了”太宗不忍说。
“皇上,我这些都想好了,您主张华夷无贵贱,女孩长大了,总能嫁给汉人,为什么不能嫁给外族人呢?我也以求大家世代友好,永无战争,也从此了结了皇上的一桩心事。” (洪子琳感激万分)
“好!你们父女俩可为朕出去了一块心病。从今日开始,就收她为女,封文成公主。” (P和C的侍者把写有“文成公主”的皇冠戴在刘茈涵头上) “可朕怎么把这一个女儿分给3个国家呢?” (洪子琳眉头一皱)
李道宗对太宗耳语了一番,只听见太宗不停的在说“好记~妙计~” 第三幕:
地点: 长安城皇宫 (洪子琳上场)
唐太宗:各位使者都是来求婚的,但我们只嫁一位公主,这可如何是好? (C:使者甲 P:使者乙 吴敏琳:禄东赞 上场)
使者甲:我们乃西方大国,贵国是东方大国,公主嫁到我们那,真可谓门当户对!
使者乙:我国王子一表人才,文武双全,公主嫁到我们那,那才是珠联璧合。 旁白:众使者争论起来,只有禄东赞不懂声色。
唐太宗:既然大家互不相让,我和大臣们决定出几道题目考考大家,哪一国的使者答对了,文成公主就嫁到哪个国家。
使者甲心想:一定是我赢。 使者乙心想:这次一定是我赢。 旁白:第二天,在大殿之上。
唐太宗:下面是第一道题目:把这根线穿过九曲明珠。 (洪子琳在黑板上画三个大圆,每个圆中有曲线)
旁白:大臣把九曲明珠发给各位使者,各位使者望着九曲明珠都抓耳挠腮。 使者甲:这东西弯弯曲曲,可怎么穿呀! 使者乙:就算是直的也不好穿呀! 禄东赞:让我好好想想……有了!
(吴敏琳画了只蚂蚁(是个点),沿着曲线画完)
旁白:禄东赞让随从捉来一只蚂蚁。他很快就穿好了丝线, (吴敏琳画了只蚂蚁(是个点),沿着曲线画完。P和C则盯着自己的那两个圆)拿给唐太宗看。 唐太宗:第一道题目由禄东赞猜中,请他说一说他穿线的方法。
禄东赞:我把丝线系在蚂蚁的腰部,将它放在九曲明珠的一头。在另一头抹点蜜糖,蚂蚁闻到甜味就带着丝线穿过了孔道。 使者甲心想:我怎么输了呢?
使者乙心想:一定是那个禄东赞有鬼。
旁白:第三天,唐太宗把使者们带到一处马场。
唐太宗:这里有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请大家为小马找到母亲。
旁白:各国使者都面面相觑,只有禄东赞向唐太宗耳语了一番,唐太宗连连说“好主意”。 旁白:唐太宗命人把小马驹圈起来,饿了一天,然后放出来,小马驹啾啾叫着跑向各自的母亲。 使者甲:真是怪事,这些小马驹竟然跑向各自的母亲。 使者乙:肯定是吐蕃使者做了手脚。
禄东赞心想:你们这群笨蛋,小马驹饿了,自然跑向自己的母亲。
旁白:夜里,唐太宗在公众宴请各国使者。
禄东赞:天这么黑,路又不熟悉。我要多做几处记号。
旁白:使者们都由唐太宗派人接到宫里,只有禄东赞一人做了记号。席间,一位老婆婆把盘子打碎了,唐太宗要处罚她,禄东赞为她说情,唐太宗原谅了她。
唐太宗:大家都吃饱喝足了,我的属下也累了,他们不能送大家回驿馆了,请大家自己回去吧。 使者甲:啊!来时太突然了,又是被接来的,这怎么回去呢?
使者乙:我的住所是最远的,让我自己回去,道路又不熟悉,这可怎么办呀! 禄东赞:幸好我早有准备,作了记号,肯定没问题。
旁白:禄东赞借着来时所作的记号,顺利地回到了驿馆。而其他使者不得不在朱雀大街上站了一夜的岗,回到住所已是日上三竿了。
使者甲心想:一定是那个吐蕃的人和唐太宗勾结 使者乙心想:那个吐蕃的人太不像话了。
旁白:过了几天,使者们又被请到了皇宫,这一次,大殿上多了根两头粗细一样的大木桩。 使者甲:今天该不会比武吧!我可是将军出身,第一肯定是我的了。
使者乙:什么比武呀!我看是比谁的力气大。我是我们国家的大力士,我一定能赢! 旁白:此时,唐太宗来到大殿上。
唐太宗:你们都看见这木桩了吧,我一直不知道这木桩哪一端是根部,请各位使者帮我确定一下。 使者甲:这木桩两头一样粗,怎么分辨呀? 使者乙:阿拉真主!请保佑我,就是这头了! 使者乙:这头! 使者甲:这头! 唐太宗:安静,安静!
禄东赞:陛下,请给我一大盆水,我一定能辨出哪头是根。 唐太宗:来人,抬些水来。
旁白:水抬上来了,禄东赞命人把木桩搬到盆里。 使者甲:快看,快看,木桩竖起来了。 使者乙:不过这怎么能辨出哪头是根呢? 禄东赞:这下沉的一头就是根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