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
(一)》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1.谈话。
师:我们学过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比的意义。
生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生3:比的基本性质。 生4:求比值和化简比。 生5:比例尺。 生6:按比分配。 2.揭题。
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一)] ⊙回顾与整理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规定的?
第1页/共5页
①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②“∶”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和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值相当于商。
生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生3: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的方法。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第2页/共5页
(3)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
生1:方法不同,求比值是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生2: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比。 4.按比分配。 (1)按比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叫做按比分配。 (2)按比分配的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分别求出总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4∶36 (2)0.25∶ (3)2吨∶450千克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第3页/共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