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是一篇现代散文,其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位美国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以他的生活经历,用诗意性的语言,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大自然进行思考。言出在付出生态变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至于作者在文章中怎样对狼的“嗥叫”进行认识,理清其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在设计之时我以尝试的心理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的理解,明白文章的主旨。从而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反复研读和思考,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认识作者借用狼的“嗥叫”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狼嗥含义,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3.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与探究,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同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 课前准备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研读课文,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一、新课导入
(一)导入新课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呢?郭小川在《致青年公民》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我觉得这句话很能形象地说明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在这里,我们显然是把长江亦即自然作为我们的对手来看待的,我们要让它驯服,为我所用。不难发现,这体现了我们这样的思想:我们人类是这地球上最高贵的,一切要服从我们人类的需要,自然要服从我们,我们要征服自然。这种想法在常人看来,仿佛是天经地义,正确性不容怀疑的。我们过去不是常会说人定胜天,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吗?这种想法果真就合理吗?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万物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这最后一课的学习吧。
(二)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背景介绍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二、 描述画面(课文插图)
(一)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含有“狼”字的词语并概括其共性 。 明确: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中山狼……
都属贬义词。 (二)描述画面 要求:
1.观察要细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一只狼?它在干什么?)
2
◆ 教学过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描述要具体,要抓住细节。 3.要带有个人的感情倾向 。 (三)交流、点评
(四)图中的这只狼显然在引颈长嗥,要求学生给狼的叫声前加些定语。
大多数同学在描述画面及为狼的叫声加定语时,均会不自觉地用到一些贬义词,流露出憎恶或恐惧的情感,显然传统的观念在影响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像山那样思考去重新认识狼吧。
三、 研读第1节,激发学生的疑问。
1.思考:第一节写的是什么?画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2.齐读。
3.讨论:如何理解狼的嗥叫是“不驯服的、对抗性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提示:可结合狼的遭遇去思考。
4.思考:为什么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
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说法,仅看第一节是很难弄明白的,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向下阅读 四、 研读第2、3节。 自读思考:
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其区别在哪? 提示:1.找标志性的词语(“只有山”) 2.找关键语句。 明确:
一类:鹿、松树……(普通)人
从自身利害考虑、从狼的嗥叫中听出“希望和恐惧” 。 另一类:(“只有”)山
“客观地去听取”从狼的嗥叫中听出“更加深刻的含义” 。
山从狼的嗥叫中究竟听出了什么“更加深刻的含义”,且让我们继续向下阅读。 五、组织自读、讨论:
1.“我”是如何逐步认识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的?
2.“我”对狼的认识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