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本题3.5分)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5
2.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3.5分)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 3.5
3.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本题3.5分) A、 对立统一规律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D、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 3.5
4. (单选题)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本题3.5分)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意识依赖于物质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5
5. (单选题) 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本题3.5分)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普遍性 C、 具有现实性 D、 具有历史性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 3.5
6. (单选题) 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本题3.5分)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 3.5
7.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本题3.5分)
A、 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 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5
8. (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本题3.5分)
A、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 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 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5
9. (单选题)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本题3.5分) A、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 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 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5
10. (单选题)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
(本题3.5分)
A、 A.工业革命
B、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D.工人运动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5
11. (单选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本题3.5分) A、 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 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5
12. (单选题)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本题3.5分) A、 决定性 B、 预见性 C、 能动性 D、 主动性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5
13. (单选题) 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本题3.5分) A、 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 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 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 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 3.5
14.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本题3.5分) A、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 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5
15. (单选题)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本题3.5分) A、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 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D、 是否有利于巩固上层建筑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5
16.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 )(本题3.5分) A、 社会革命理论 B、 阶级斗争学说
C、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原理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5
17. (单选题)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本题3.5分) A、 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 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 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 3.5
18. (单选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本题3.5分) 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 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5
19. (单选题)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本题3.5分) A、 人脑的进化 B、 动物心理的形成 C、 语言的产生 D、 劳动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5
20. (单选题)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本题3.5分)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仍无任何变化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5
21. (单选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本题3.0分)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 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
22. (单选题)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3.0分)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
23. (单选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3.0分) A、 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社会道德的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