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六年级上册品社通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3 23:41: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通案

第二课时——种瓜得瓜,种瓜得“乐”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与家人、同学、亲友参加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加工或在自家阳台养花、种蒜等,体会劳动的收获与快乐,并写下心情日记。 2.通过不同形式向家人、亲戚、远方朋友了解一些自己最想知道或最爱吃的食物的“来历”。

3.筹备“衣、食、住、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素材,经常收看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闻,学会关心农业生产、关注农村发展。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播放背景音乐《生日快乐》。模拟一个生日Party。

2.让在四个不同季节过生日的同学谈谈自己当时能吃到的土产的鲜嫩蔬菜、甘甜的水果、特色食品,说说当时的心情如何,回味那种特有的快乐。

美丽心情 季 节 鲜嫩蔬菜 甘甜水果 特色食品 春 夏 秋 冬 3.师:想想这些食物都是怎么来的呢?享受着这些香甜可口的食物,你又会想些什么呢?

3.出示教材P22的小资料,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敬爱之情。

4.教师多媒体出示补充资料:讲述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并举例引证。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将自己课前写下的心情日记与劳动收获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出示课本23页《种瓜得瓜》、24页《麦香》资料,编成课本剧即兴表演。

4.《种瓜得“乐”》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体验劳动的快乐。 5.教师扮演大地“母亲”,启发学生思考“种瓜乐从何来”?(让学生明白“种瓜得乐,幸福快乐。”)

6.欣赏歌曲《赤脚走在田埂上》。(让学生体验为何而乐,乐在何处,体会劳动者对土地的挚爱,对农作物的热爱。)

7.师:一年又一年,农民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播下种子的同

时,也播种了希望;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

- 9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通案

8.指导学生分组制作“农家乐园”的年画或美诗、贺卡,表达对劳动者的敬爱。

标题参考:种瓜得乐 种瓜得福 ??

田野, 是我的乐园 作物,是我的希望 收获,是我的快乐 劳动,是我的生命

9.汇报交流。

10.欣赏诗歌朗诵《劳动者的赞歌》。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我们的衣、食、住、用都与农业有关吗?”设计成“衣、食、住、用四大板块进行讨论。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说明

2.明确:人的衣、食、住、用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是农业劳动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是农民为我们的幸福做出了默默无闻的伟大贡献。

3.学生观看录像:农民辛勤劳作的各种感人片断及机械化种田的场面后,让学生说说心里的感受。

4.自由讨论:“二十年后,我骄傲,我是农民;我自豪,种瓜得福”。 5.教师小结。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及世界的农业生产现状,畅想二十年后的农业生产状况。

2.当当小记者,采访养殖、种植等专业户,了解他们是如何靠劳动和科技来致富的。 教后反思:

单位:罗庄区华盛教育中心

姓名:杜 华

- 10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通案

主题二 走进车间

【教材分析】

这一主题包括“它从哪里来”和“百变之身的背后”两部分活动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了解生活用品的的生产过程,懂得要爱惜生活用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他们的工作是多么的平凡而伟大。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工作场地参观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神奇和劳动者的崇高、质朴。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生产过程,找找这些用品背后的劳动者。 2、知道自己身边的生活用品是通过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得来的。

3.尊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时间】

建议本主题教学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它从哪里来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课前布置学生走进工厂参观体验或去小陶吧,亲手做一做陶器。学生自由组合,向工人叔叔了解制作过程。

2、让学生很清楚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瓷器原来是靠工人师傅们用辛勤的汗水和精湛的手艺,经过多道工序制造出来的。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展示一个陶瓷笔筒,通过课前体验,谁可以告诉老师它是怎么来的?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学生交流

2.通过活动“文具自述”,体验劳动者的辛苦。师播放音乐及教材“我的文具盒”五幅图片,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学生模仿工人师傅们的劳动。(可以先个别模仿,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模仿)

3、请“小工人”来说说劳动后的感受。

4、交流:为了我的诞生,工人们还要付出哪些劳动呢? 5、教师小结。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让学生选择一样生活中常用的文具和用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生产过程。把用品的生产过程画下来,配上文字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也可以根据调查写出用途,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做成表格。

- 11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通案

2.了解在学生家附近的工厂及其主要产品和产品的主要用途。有条件的话去参观一家工厂,采访一下工人师傅,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教师布置“我们动手来做纸”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在家和家人一起动手来做做纸张。做好后,在纸上写下自己最深的感受。还可以将纸制作成贺卡或明信片,送给亲人、朋友、老师。或者带到学校举办一个“比比谁的纸美”展示会。

第二课时——百变之身的背后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课前布置学生到纺织厂参观棉布的生产过程,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欣赏“百变”的快乐之中领悟劳动的伟大神奇。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以棉花为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破解棉花的百变之谜。 2.“开火车”游戏。让学生来当“魔术师”,轮流说说棉花先后都变成了什么。棉花经纺织厂加工变成棉线,棉线经织布机变成棉布,棉布经染色变成花布,花布经服装厂变成衣物,花布还经床单厂变成了漂亮的床单、被罩。这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享受到了“百变魔术”成功的喜悦,对劳动者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交流:到底是谁让它们有了百变之身。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教科书上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勤劳智慧的劳动者才是真正的“百变魔术师”。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如果没有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我们的生活不会如此的丰富多彩。

2.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看看哪一个小组说出的“百变魔术”最多最精彩,哪组就获胜。

3.教师点评。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让学生找一找日常用品背后的劳动者。课堂上,我们可以就地取材,让学生说说教师里的课桌、书本、窗帘、黑

- 12 -

搜索更多关于: 六年级上册品社通案 的文档
六年级上册品社通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j6l984m3m37lyd0yeor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