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析建国后相声艺术改造的局限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4:06: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苏州科技学院学年论文

浅析建国初期相声艺术改造的局限性

摘 要

解放后新中国对相声的改进将其由“玩意儿”变为“艺术”。但当时的改进受其社会环境、政治气候、改造者等方面的作用,使改进中政治倾向性强。改进措施的也仅重点放在内容上,对传统的取舍也有不合理之处,对相声的舞台形式缺乏开拓、相声理论缺少探索和总结。另外,经此改进后的相声艺术成为以教育功能为主的宣传工具,弱化了相声作为艺术的的其他审美功能。给相声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关键词 相声,政治化,文本改编,艺术功能

此处的“相声改进”是指解放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传统的相声进行根本改造的广义概念。具体时间是1949~1956

1

苏州科技学院学年论文

目 录

一 绪论....................................................... 3 二 方向上偏重于政治需要....................................... 4 三 过程中偏重于文本改造....................................... 7 四 意义上偏重于教育功用....................................... 10 五 余论....................................................... 12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2

苏州科技学院学年论文

一 绪论

相声作为一门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候的俳优。唐朝的参军戏、宋杂剧、傩戏、清代的八角鼓等古代艺术中都有着相声的基因。但作为一个行业的相声到清末的才出现。①民国以来的相声是一直都是不入流的“耍贫嘴的玩意儿”。大多数的相声演员只能在例如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农贸市场或商品集散地等客流量大的地方撂地。这样,相声和相声艺人都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直到平津解放前夕,通过新华电台、人民日报等红色媒介的广泛传播,共产党的入城政策多被相声艺人们得知。因此他们对于解放,是热烈欢迎的。1949年7月2日,解放区、国统区两支文化大军会合于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文学艺术代表大会,确立了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又制定了尊重文学艺术的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思想为主要任务。”11月,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成立,田汉任局长。1950年7月,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成立,周扬任主任。规定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修改或停演:

(一)宣扬麻醉与恐吓人民的封建奴隶道德与迷信者; (二)宣扬淫毒奸杀者;

(三)丑化和侮辱劳动人民的语言和动作。[1]2

虽然相声作为民族的、民间的艺术是在劳动人民产生的艺术,但大量的传统相声违背了以上的三条红线。“里面掺杂着不少侮辱劳动人民、羡慕富贵权贵的内容。演出中的陈旧低俗的气味很重,演员口沫横飞、五官挪位的江湖气也没有得到改变。社会舆论不断批评相声低级庸俗,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2]179相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困境,迫切需要改造以适应新环境、适应社会主义。

为了指引包括相声在内的曲艺艺术走向新道路,除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领导全国戏改工作外,中国戏曲研究院也成立了曲艺实验工作团,相声界内部也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和戏曲艺人讲习班等组织参与对传统相声相声的改进和新相声的创作。抛弃了“下九流”的自卑心理,反复强化“人民演员”的身份认同,

参见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相声溯源(增订本)》.中华书局.2011年版。

3

苏州科技学院学年论文

每天用一个小时进行识字等扫盲学习,切磋技艺。同时成立“相声大会”,保障收入,边改边演边学。

这场相声改进“从理论上讲,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特别是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艺术,当它在新的时代想要获得存在和发展的权力时,都必须要解决好改革与创新问题,只有这样,这种有历史传统的艺术,才能获得新生。”[3]老舍在《相声语言的革新》一文中盛赞道:“当年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儿,今天却变为到处受欢迎的文艺标兵,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和进步!”当时的各种报刊也纷纷赞扬了相声改进的成绩。①但作为一次重要的变革,辩证的认识它相声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必要的,是对于把握相声发展脉络与趋势,探寻相声发展方向也是有益的。然而当下的大多曲艺研究者和艺术史研究者依然承袭着当年的公论,普遍认为这次相声改造是居功甚高的。这阻碍了我们对相声演变历程的认识,进而导致在解释当前相声界发展状况的不解。显然,为了避免上述困境,需要我们在看到功绩和成就的时候也要认清它的历史局限性、具体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和不利于相声艺术长远发展的一面。

在相声改造运动的指导方向上、操作过程中和结果影响等三个方面分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对相声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 方向上偏重于政治需要

相声原本纯粹是一门“说、学、逗、唱”的艺术样式,在清末、民国的不保护的文化政策下一直是存活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与政治之间一直没什么交集。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老舍创作了一些以爱国抗日为题材的新编相声《卢沟桥》、《中秋月饼》等等,开相声政治化的先河。但这时的相声主体上还是处于沦陷区的传统相声样式。直到解放后,相声才真正受到政治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就不可避免的弱化了对社会生活应有的关注。

相声的政治化首先是由于新中国政治气候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历来是重视文学艺术工作的,早在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如《人民日报》1949年8月25日报道《曲艺界走上新道路》。《人民日报》1951年1月21日报道《介绍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北新民报日刊》1951年1月19日刊载《向相声小组道喜》。《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报道《相声改进了》。

4

搜索更多关于: 浅析建国后相声艺术改造的局限性 的文档
浅析建国后相声艺术改造的局限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jhwg5lldy5a66i6tkz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