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方剂学完整整理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3:37: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病汗与药汗之区别: “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 《经方实验录》

九味羌活汤 Ⅰ类 张元素方,录自元·王好古《此事难知》----1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2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3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4配伍特点:(1)温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2)分经论治——“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故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动态观念,个体化用药。5运用: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6临床应用:?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小青龙汤 Ⅰ类《 伤 寒 论 》——1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2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水饮证。(表寒内饮证)。

注:常见证型治要:(1)寒饮停肺证:临床表现:咳嗽气喘,或哮鸣有声,胸部紧闷,不能平卧,吐稀白痰涎。治疗方法:温肺化饮。代表方剂:小青龙汤(2)寒饮停胃证:临床表现:胃脘痞胀,胃中有振水声,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呕吐清水,痰涎,或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便溏。治疗方法:温化水饮,健脾利湿。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3)饮停胸胁证:临床表现:胸廓饱满,胸部胀闷或痛,咳嗽气喘。治疗方法:逐水祛饮。代表方剂:十枣汤

3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量多甚或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 、或头面四肢浮肿、脉浮。4配伍特点:散中有收、开中有合5运用: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辛凉解表剂:1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2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

银 翘 散 Ⅰ类《温病条辨》——1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2主治:瘟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疼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配伍特点:(1)辛凉解表方中配伍少量的辛而微温之品。指荆芥穗、淡豆豉增强君药的辛凉发散,体现了“去性取用”的方法。(2)整方是以辛凉透表为主,但配了清热解毒的药物。辛凉透表与清热解毒相配伍,体现出整个方子清疏兼顾,以疏散为主。

3运用: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4使用注意:不宜久煎

桑 菊 饮 Ⅰ类《温病条辨》——1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2主治:风温初起,肺失清肃,表热轻证3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

银翘散与桑菊饮之比较: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桑菊饮宣肺止咳之力大

扶正解表剂:适用于表征兼正气虚弱者

败 毒 散 Ⅰ类《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2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3运用:(2)适应病证:老人、小儿、久病、产后,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2)辨证要点: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注:人参的作用:1、助正气以鼓邪外出2、散中有补,防止耗伤正气 逆流挽舟法:以败毒散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其证为外邪从表陷里。

和解剂:1、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2、适应病证⑴伤寒少阳证⑵肝脾不和证⑶寒热互结之痞证。3、分类: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 ;调和肝脾--肝脾不和证 ;调和肠胃--寒热互结痞证。4、使用注意:⑴纯虚不宜用,以防其伤正;⑵因又兼顾正气,故纯实者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

和解少阳:发热是“三阳”共同点,也是阴证和阳证的辨别的关键。 1太阳证多为发病初起时,正能胜邪。通称为表证。

2阳明证为发病高峰期,邪正激烈相争,为里热证又称阳明经证。 3少阳证为邪正相持,不相上下,待机转变,为半表半里证。

小柴胡汤 Ⅰ类《伤寒论》——1病机:邪踞少阳,胆胃不和。2功用:和解少阳。3配伍特点: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4运用: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少阳病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5用量特点: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调和肝脾:适用于脾胃不和的病症。

肝的生理功能:1.肝喜条达 2.肝主升发 3.肝为刚脏,“肝体阴而用阳”:“体”是指肝的本体;“用”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包括病理变化。 4.肝气与春气相应

搜索更多关于: 方剂学完整整理 - 图文 的文档
方剂学完整整理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jtuk2a5up6u75f0ar8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