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准提咒改运入世修行)故事 ——之十二
云谷禅师看到我激发起辩论的情绪,只是淡淡一笑,说,您所引具的孟子的经典是没有错误的,孟子也是这么说的,但你对孟子所说意思理解确是有偏颇的。
你片面的理解,求则得之,是指我所能求皆在和我能控制和把握的内容范围,就仅仅指我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实际孟子所说这句话的意义和内容远不止你理解的部分,你已经理解偏了,云谷禅师告诉我,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这个六祖慧能大师是开悟的祖师,修行证悟极高,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震慑修行禅宗人的心田。
六祖慧能大师曾经对你所疑惑的内容 ,进行过很好的阐述,他说,一切福田,所有的产生福报智慧的地方,就在我们这儿,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不近不远,就在那里,从心而寻找,这里六祖所指的心包含意义很广,何谓心 我们可以略微说一下。
首先,这个心概念的问题。大家看,至少有五组心,五组的这个心的概念。那么第一种呢,干栗驮,又称之为肉心。这个很简单,它就是讲的我们肉体上这个心脏,或者我们生理学角度所讲的这个心脏,这个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物质。那么底下的这几种呢,应该说它都是属于精神的一种分析;或者说它是从心理学,乃至哲学的一个分析。
第二个心呢,质多(集聚心,集起心);这个心很重要,它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这个思考,或者说是认识行动的一个主体。我先强调一下“主体”这个词,大家有一个“佛教的主体”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很需要讨论的问题。我现在为了把这个事情讲清楚,我不得不借用这个词,请大家不要误会。就是说我们认识---这个主体,可以说是由这个质多心来实行的。为什么它又叫这个积聚和集起心呢?因为这个在印度人看来,我们的认识行动是对象的一个集合;可以说,它是对象表现在我们感官里的一个现相,或者说表象;它的一个集合体,我们对它的一个摄取,对它的一个收集,这个行为过程,称之为积聚,或者说集起,这么一个过程。 近代西方哲学有些地方也讨论这些问题,就是说我们对这个认识,主客体关系之间如何,这个一会我们再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第三个心就叫末那识(思虑、思量),它称之为思虑心,它这个名词本身就有含义在里边;也就说它带有一个反思性的、考虑性的。为什么是有反思考虑性的?为什么用“虑”这个汉字呢?就是说我们先人把它翻成虑,“虑”实际上就带有“焦虑烦恼”这种关怀,关怀的是什么呢?一句话,它就是关怀这个“我”。就是佛教上所讲的这个幻我,我执的那个我。它集中的点就是那个,海德格尔讲的这个烦恼。烦恼实际上,我觉得,和“虑”的概念是一样的。
在这个末那之后呢,有个“识”。这个末那跟这个“识”,具体地,在概念之中最常见的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和末那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个我后面要提到。实际上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派别、不同的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一些差异的。但是从这个基本的,我现在列的这个,基本的逻辑层次上是在于末那之后的。也就是说,它是末那识根源性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个母体,一个开创式的东西,所以它又称为藏识。
最后的这个识呢,实际上是很多讨论的一个中心,也就是如来藏心。这个我们下一步会进一
步的说明,我先把它列在这里。
辽代的道大师在心要里也对心论述的非常清楚,形成一个独特的判教体系。
同教真心。
1终教真心 真心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如彼十方虚空之内。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又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云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真心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却此心。妄认四大为身缘虑为心。譬如百千个澄清大海不认。但认一小浮沤。
《楞严经》
2顿教真心 谓绝待一心。弥满清净中不容他。一切妄相本来是无。绝待真心本来清净。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谓前终教随众生迷说有色身山河虚空大地世间诸法。令诸众生翻妄归真。了达色身山河虚空大地世间诸法。全是一味妙明真心。今顿教中。本无色身山河虚空大地世间诸法。本是一味绝待真心。故清凉云。总不说法相唯辩真性。即知周遍法界。本是一味绝待真心。寂然清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园觉 禅宗》
别教真心谓一真无障碍大法界心。含三世间具四法界。全此全彼而无障碍。即知包罗法界圆裹十方。全是一真大法界心。于此一真大法界内。所有若凡若圣若理若事。随举一法亦皆全是大法界心。乃至唯举一尘亦皆全是大法界心。华严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又一尘既是大法界心。于此一尘大法界内。复举一尘亦皆全是大法界心。若横若竖重重举之。重重皆是大法界心。
《华严经》
上述是对佛教中心的内容的一个补充说明,六祖大师说,心里可以包容一切 ,显现一切,从心里找一切都可以找到,不用说山河虚空大地都在心里。这是所谓同教真心里的终教真心的描述,还是最低层次的权说之词,而且这颗心和所有的包含都息息相应,如果准备求得心中任何事物,求得主体在我,只要我去求,不仅仅得到我们所认知的道义,财富同样可以,求什么得到什么,所有的都能够得到,这本身也是我们心里所包含的,这是我们从心中求,自然内外都能够圆满获得,所求都能如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