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了几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交流后说说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明确:联系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区别是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
2.出示练习七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不同。 3.出示练习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结合前两题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再结合后两题说说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数量。
追问:完成这类题目,你有什么技巧吗? 4.出示练习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列表、单位换算、对比练习等,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同时沟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这些单位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六、智力冲刺
15.48立方米=( )立方厘米=( )立方米( )立方厘米
第十课时 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七的第5-10题 [教材分析]
练习七第5题先引导学生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再引导学生思考:每堆木块的体积与它右边的容器有什么关系,从而学生明确一个容器是多少立方厘米就能盛多少毫升的水。第6题通过计算学生进一步明确进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7题通过在表格中计算体积和表面积学生正确区分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第8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区分表面积和体积,进一步深入理解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第9题先求花坛的占地面积,再求花坛的容积,最后求花坛的侧面积,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区分各个面积的含义,在对比中巩固体积和体积单位。第10题关键是区分体积和容积,从关键字“里面量”和“外面量”来区分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能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应用对比的方法,更熟练的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正确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的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容积计算方法,掌握了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在前几天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感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今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追问: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七的第5题。
学生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
引导学生思考:每堆木块的体积与它右边的容器的溶剂有什么关系?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A 他们的体积相等 B 他们的长宽高也相等。 明确:因为长宽高相等,所以面积相等。 再来进行推算,交流。
明确: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就能装多少水。 2.做练习七的第6题。
学生独立作业,交流时请学生说说完成这类题目的注意点。 单位要统一。
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做练习七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是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计算结果的单位写得是否正确。 明确:计算时可以先算比较简单的两个数 4.做练习七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学生的回答:
第一的问题求的是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追问:求表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楚要求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第二个问题求的是长方体盒子的体积。
5.做练习七的第9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明确:第一小问求的是占地面积。
第二小问求花坛的容积。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求的花坛里泥土的体积
就是花坛的容积)
第三小问求的是花坛的侧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6.做练习七的第10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从里面量的数据和从外面量的数据分别有什么关系? 明确:里面量求的是容积。外面量求的是体积。 请同学们合理选择信息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时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作业
补充习题
五、智力冲刺
2
3 平方米=( )平方厘米 5
2
3 立方米=( )立方分米 5
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3页 “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的1-3题。
[教材分析]
“回顾与整理”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提出的问题,有条理的进行交流,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输理,疏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第1题,先判断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学生充分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判断,再估计哪个形体的体积最大,培养学生的数感,最后分别计算体积和表面积,巩固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明确其区别。第2题让学生根据图意明确土豆的体积既是上升的水的体积。第3题进行名数转化,巩固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
[教学难点]
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及结构与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体积的意义、容积的意义、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单位的进率及简单换算。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小组讨论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中要注意些什么? 4.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与它有什么联系? 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的回答: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它的棱全部相等,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是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