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宁冬8号的选育
经过及栽培技术
摘要阐述了冬小麦新品种宁冬8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
现及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 技术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宁冬8号;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 培
技术
冬小麦是宁南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 066.
67 hm2,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4.2%。近年来由于干旱、干热 风及病
虫危害,造成冬小麦单产水平低,总产量徘徊不前,严重威胁该 地区粮食安全生产。因此,选育出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冬 小麦新品种已成为提高当地小麦单产水平、增加粮食总产、拓宽农民 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将冬小麦新品种宁冬8号的选育经过简述如 下。
1选育经过
宁冬8号原代号WF93-26,系隆徳县种了管理站农作物新品种
选育课题组于1993年从引进冬小麦品系83-53-52中,采用单株系统经 多次株选,于1998年育成。2年区试和2年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抗锈、 抗冻、抗青干、抗旱、丰产稳产、落黄好。2003年12刀通过宁夏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宁冬8号。经多年试验与生产示范, 该品种适宜宁南山区阴湿二阴区嫄台地及半干旱区川水地种植。
2产量表现
1998年在品系鉴定试验中,宁冬8号折合产量5 929. 8
kg/hm2, 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8. 6%,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1999—2000 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宁冬8号折合产量5 930. 3 kg/hm2,比对照
中引 6号增产7. 15%o其中,1999年折合产量为5 721. 0 kg/hm2,比对照中 引6号增产6. 9%,居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与对照品种间产量差 异达显著水平;2000年折合产量为6 139?5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 产7. 4%,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与对照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 水平。2001—2002年参加宁南山区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2001年3 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产量5 425. 2 kg/hn)2,较对照中引6号增产8. 32%, 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与对照品种间的产量达显著水平;2002年4 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771. 2 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增产12. 22%, 居7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与对照品种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 平。
2001年在原州区开城镇、隆德县沙塘镇、隆德县联财镇共示
范种植13.3 hm2,平均折合产量6 038.2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 14.
67%o其中原州区开城镇种植4. 3 hm2,平均产量5 866.6 kg/hm2, 比对
照宁冬1号增产18. 23%;隆德县沙塘镇种植3. 5 hm2,平均折合产 量6
103.4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12.82%;隆德县联财镇种植 4. 5 hm2,
平均折合产量6 144. 6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12. 96%。 2002年在彭阳王洼、原州区开城镇、隆德县沙塘镇示范种植15. 0 hm2, 平均产量5 986. 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9. 89%。其中彭阳王洼种植
5. 0 hm2,平均产量5 924. 1 kg/hm2,比对照西峰20号增产8. 86%;原州
区开城镇种植3. 8 hm2,平均折合产量6 022. 5 kg/hm2,比对照宁冬1 号增产13.36%;隆德县沙塘镇种植6.2 hm2,平均折合产量6 014.4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7. 42%o2003年参加宁南山区冬小麦生产 示
范,在原州、隆徳、西吉、彭阳等县区4点生产试验3点增产1点减 产,平均产量5 721. 0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4. 6%,居6个参试 品种第2位。其中原州区平均产量5 684. 4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 增产6.
8%;隆德县平均产量5 821.6 kg/hm2,比对照屮引6号增产7. 5%; 西吉县
平均产量5 744. 8 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减产2. 0%;彭阳县平 均产量
5 633. 2 kg/hm2,比对照中引6号增产6. 1%。
3特征
特性
宁冬8号幼苗葡匐,叶色深绿色,茎秆健壮,株高104?109
cm; 顶芒白穗,长方形穗,穗长8. 2 cm,结实小穗15. 6个,穗粒数31
粒,平 均单穗粒重1?31 g,籽粒长圆形,浅红色,角质,千粒重39.
7~42?5 go 经宁夏农林科学院品质分析测试中心测定,籽粒粗蛋白11.67 g,粗淀 粉64.41 g,容重0. 799 g/L,湿面筋18. 82 g。该品种为
冬性,全生育 期276 d,中熟品种。抗冻、抗旱性强,抗青干能力较强,落黄正常,高 抗小麦条锈病,屮抗白粉病。
4栽培技术
一是深耕整地。播前深耕25 cm,打破犁底层,使土地平整、 土
地松碎、上虚下实[1]。二是适期播种。六盘山阴湿及二阴区嫄台地 9月中旬播种,黄土丘陵区干旱区和河谷川道半干旱区川水地9月下旬 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