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在一定的地点、时间、条件下发生的,其量的表现就必然带有特定场合和特定历史的痕迹。所以,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除了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外,还应包括计量单位、指标的时间范围、指标的空间范围及指标的计算方法等方面的要素。例如,“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A市实现财政收入总额182亿元人民币”。在这个例子中,财政收入总额是指标名称,182是指标数值,亿元人民币是指标的计量单位,2004年是指标的时间范围,A市是指标的空间范围,按可比价格计算是指标的计算方法。显然,上述六个要素在说明总体数量特征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失去了作为一个统计指标的意义,也就不成其为指标了。
标志和指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有以下四点:
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第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第三,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第四,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标志和指标的联系有以下两点:
第一、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见图1-4、1-5)。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例如,A市民营企业的产值是由该市每家企业的产值汇总而来的;该市的民营企业数则是由总体单位数汇总而来的。
总体单位 构 成 总 体 说 说 明 明 汇 总 成 数量标志 指 标
图1-4 总体单位和总体、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总体单位 民营企业1 民营企业2
数量标志名称 产值 产值 21
标志值(万元) 2580 11642 民营企业3 ?? 民营企业n 产值 ?? 产值 5976 ?? 4215 名 实
构 义 际 成 汇 汇
总 总
总体 所有A市民营企业 指标名称 总产值 指标数值 870亿元 图1-5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数量标志汇总成指标
第二,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当原来的总体变成为总体单位时,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这时,指标名称变成数量标志名称,指标数值变成标志值);反之亦然。例如,在研究A市某一民营企业时,该民营企业为总体,其产值为指标,每一个车间为总体单位,车间的产值为数量标志;而当研究A市的民营企业时,所有的该市的民营企业则构成一个总体,该市的总产值为指标,而此企业则变成为一个总体单位,其产值则为数量标志了(见图1-6)。
变 换 总 体 总体单位
说 条件:研究目的的不同 说
明 明 变 换 指 标 数量标志
图1-6 总体和总体单位、指标和标志的变换示意图
㈢统计指标的分类
⒈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两类。实体指标是指它所反映的是具有实物形态、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数量特征,如产品产量指标、职工人数指标、固定资产价值指标等;行为指标是指它所反映的是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事故指标、犯罪行为指标等。
⒉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客观指
22
标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或计数的指标,又称为显性指标,如产品产量、职工人数等都是客观指标;主观指标是指不可能或难以直接度量或计数取值而只能凭人们的感受、评价确定其量的指标,又称为隐性指标,如民意测验、对事物综合评价等指标就属于主观指标。
⒊按其反映社会经济的功能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描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现实状况、变化过程和运行结果的统计指标,如反映生产经营条件的物质技术设备、职工人数、生产总值、总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评价指标是用于考核、评估、比较社会经济活动质量及其效果的统计指标,如设备利用率、资金周转率、职工劳动效率等。预警指标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监测,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而发出警示的统计指标,如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物价指数、社会积累率,微观经济中的资金利用率、成本利润率、工资利润率等。
⒋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的统计指标,也称为外延指标,其表现形式一般为绝对数。如A市民营企业数、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总值、总销售收入等。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比例以及相互数量关系或发展变化的指标,也称为内涵指标,一般表现为相对数或平均数等,如该市民营企业生产效率、流通费用率、销售收入的增长率等。
⒌按其数量对比关系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这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指标,也是最重要的分类。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或绝对数,是反映总体的规模和现象发展结果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一般用以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的对比而形成的比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一般用来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和相对水平等。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是指总体中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其表现形式为平均数,一般用来反映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的集中趋势等。
此外,统计指标还可以按其他标志进行分类。这些分类可以结合统计工作的实践进行,主要是为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三、变异和变量
㈠变异
23
当各个总体单位在某一品质标志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时,则为不变标志。如A市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性质都是民营,因此对每一家该市的民营企业来说,其企业性质这个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都是相同的。
当各个总体单位在某一品质标志上的具体表现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时,则为可变标志,这个可变标志就称为变异。因此可以说,变异是指可变的品质标志。例如,把所有A市的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统计总体,那么“厂址”、“企业类型”等就是变异。
变异也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变异的名称,二是变异的具体表现。 某一变异 企业类型: 中型
变异的名称 变异的具体表现
图1-7 变异的构成
㈡变量
同理,当各个总体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上的具体表现(标志值)都相同时,则为不变量。假如A市的民营企业上交的税率都是23%,则这些企业就税率这个数量标志来说,其具体表现(标志值)都是相同的,那对于所有该市民营企业这个总体而言,税率就是一个不变量。
当各个总体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上的具体表现(标志值)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时,则这个数量标志就称为为变量。因此,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例如,把所有A市的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统计总体,那么“生产能力”、“年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就是变量。
变量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变量的名称,二是变量的具体表现,即变量值。 某一变量 销售收入: 2580万
变量的名称 (变量的具体表现)变量值
图1-8 变量标志的构成
例如职工人数是一个变量,因为各个企业的职工人数是不同的,甲企业有852人,乙企业厂有1686人,丙企业有964人,都是职工人数这个变量的具体数值,也就是变量值,而它们的平均数,不能说是三个“变量”的平均数,因为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