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D【解析】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13.B【解析】食物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属于先天的本能反应,因此食物是无条件刺激,唾液是无条件反应。
14.D【解析】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15.A【解析】智力也称一般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16.B【解析】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 17.B【解析】教师在保教结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8.D【解析】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要遵循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美观、经济的原则。
19.A【解析】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想象,到1.5岁以后开始出现想象的萌芽。 20.B【解析】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二、名词解释
1.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直观形象法是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获得表象和直接经验的方法。
3.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4.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6
5.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6.洛克的“白板说”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 (2)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 (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依赖性大; (7)个别差异性显著。
2.(1)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 (2)侵犯学生的入学权; (3)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4)随意开除学生。 3.(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4.(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7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2.(1)动作发展正常; (2)认知活动积极; (3)情绪积极向上; (4)人际关系融洽; (5)性格特征良好;
(6)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4)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6)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8
2020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 ) A.培养人才 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2.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C.体、智、德、美诸方面
B.智、德、体、心诸方面 D.美、心、体、智诸方面 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 D.促进经济增长
3.《林哈德与葛笃德》是( )的教育理论专著。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4.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 )左右。 A.70%
B.80%
C.60%
D.90%
5.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两极分化
B.不合群
C.胆小
D.自私
6.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 A.条例
B.细则
C.方案
D.办法
7.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罗耶
9
C.沃尔夫 D.斯皮罗
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 )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
D.机械的接受学习
9.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10.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
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11.幼儿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 A.负面教育的原则
B.全面教育的原则
C.侧面教育的原则
D.正面教育的原则
12.眼手(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够
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
性抚摸
D.无意的触
觉活动
13.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
性
14.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 ) A.2、3岁
B.4岁
C.5岁
D.7岁
15.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 ) A.热情
B.心境
10
C.应激 D.激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