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无意性 B.自主性 C.随意性 D.被动性
13.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应该以( ) A.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 C.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教材为基础
B.幼儿园现有条件为阈限 D.幼儿家长要求为导向
14.对于初生~2、3个月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 A.手工、绘画材料
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不倒翁,拨浪鼓
15.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 ) A.密切关注 B.严格要求
其改正
C.让幼儿多
说话
D.解除紧张
1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学习是( )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
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7.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被称为( ) A.实体法
B.程序法
C.成文法
D.不成文法
18.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 ) A.人本主义学说
B.建构主义学说
C.官能心理学
D.行为主义学说
19.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是( ) A.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 C.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B.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D.较灵活地认识性别角色
20.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
26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学习类型 2.家园合作 3.角色游戏 4.行动研究 5.想象 6.危机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学校和教师的不作为侵权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2.埃斯沃斯把幼儿的依恋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3.简述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突出问题。 4.简述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 2.试述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某市坚持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了基层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他们在建设新型社区的同时,配套同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划设有“一园一校一场”,即幼儿园、居民学校和文化健身广场。
27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方式有哪些。
2020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南京鼓楼幼稚是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2.B【解析】卢梭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 3.B【解析】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上。 4.A【解析】发展适宜性包括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5.A【解析】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名词。
6.C【解析】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7.A【解析】蒙台梭利提出“敏感期”理论。
8.A【解析】20世纪初陶行知指出国内的幼稚园有三大弊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9.A【解析】幼儿美育不是专业的学习,而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0.A【解析】师幼关系是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11.C【解析】活动目标是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12.B【解析】自主性体现在我国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管理相对轻松。 13.A【解析】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应该以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 14.C【解析】对于初生~2、3个月的婴儿,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应为色彩鲜
28
明的小球。
15.D【解析】解除紧张是矫正幼儿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
16.B【解析】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7.C【解析】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也称制定法。
18.C【解析】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
19.C【解析】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20.D【解析】夸美纽斯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 二、名词解释
1.学习类型是个体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2.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4.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5.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6.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
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29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对学生身体状况关照不力; (2)教师对生病或者受伤学生救护不力; (3)在履行职责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 (4)学校活动组织失职; (5)饮食安全事故;
(6)未及时向学生监护人履行告知义务。 2.(1)安全型; (2)回避型; (3)反抗型。 3.(1)任性; (2)依赖性强; (3)自私; (4)不合群; (5)胆小。 4.(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 (4)抑郁质。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 (2)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 (3)论幼稚师范的见习和实习。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