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20:36: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应为150mm2~240mm2,分支线截面不宜小于70mm2。全国大多数城市基本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本规程要求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电网发展规划确定导线截面,每地区可采用3~4种。对无配电网规划地区不宜小于表内所列数值,由于铝导线的截面采用了新的制造标准,本规程把新截面与接近的老截面进行归并(如125mm2与120mm2相并,63mm2与70mm2相并)为一个档次。

7.0.7原规程3.0.5条补充条文。

新增加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90℃,是根据XLPE绝缘材料测试维卡软化温度不小于93℃,XLPE绝缘材料的导线可耐温度允许达到+90℃而定的。 7.0.8 原规程3.0.6条保留条文。

三相四线制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是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民用家电谐波成分较高,零线截面与相线相同,可保证回路畅通,有利于安全使用。 7.0.9 原规程3.0.9条,3.0.10条合并条文。

导线的连接在设计中取消了爆破压接。爆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多年实践证明,由于爆压时炸声对环境影响较大,影响鸡下蛋,鱼塘鱼全部入泥中,造成损失纠纷,在施工中往往引起群众不满,争执时有发生,国家环保局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有规定值。

在爆压中,炸药与雷管的运输公安部规定不能同车运输,增加了运输困难。河北省石家庄市曾发生爆炸事件,对炸药和雷管的保管更加严格,所以本次修订中把爆压取消。 7.0.10 原规程3.0.10条保留条文。 7.0.11 原规程3.0.11条保留条文。

导线弧垂对塑性伸长的影响,而采取的减少弧垂法补偿的百分数。此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处理初伸长的方法。 7.0.12 原规程3.0.12条保留条文。

8 绝缘子、金具

8.0.1 原规程4.0.1条保留条文。

目前全国各地绝缘子的种类有针式、瓷横担、悬式绝缘子等,根据污秽等级标准可供选用。

对于瓷横担绝缘子,江苏等地仍在采用,由于产品定型机械性能所限,难以扩大选用,本标准未作修改。调查中有些地区在10kV配电线路上试用了有机复合绝缘子。有机复合绝缘子(指硅橡胶合成绝缘子)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研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较大突破,在科研、运行部门协助下,开始少量生产,投入电力线路上试用运行情况良好。

1990年前后在一些地区连续发生污闪事故,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发现在电力线路中试用的有机复合绝缘子运行情况良好。

有机复合针式绝缘子具有较好的抗污闪性能,可用于污秽地段,由于费用相对较高,设计中需酌情使用。

8.0.2 原规程4.0.2条修改条文。

配电线路绝缘子的防污,各地有许多经验,本条保留原来规定。所提附录B是按GB/T 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内容所编写。

8.0.3、8.0.4 原规程4.0.3条和4.0.5条的修改条文。本标准对悬式绝缘子统一按机电破坏荷载计算与原规程有所不同。绝缘子与金具的选型设计采用安全系数设计法,故其荷载应相应地采用原安全系数设计法中的标准荷载即“荷载标准值”。

绝缘子与金具所采用的金属材料与机械零件所采用材料相似,而机械零件设计所采用设计方法,仍是安全系数设计法,故绝缘子、金具的选型设计仍采用安全系数设计法。

悬式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原规程以1h机电试验负荷为计算基础,改为以额定机电破坏负荷为基准,1h机电负荷是额定机电破坏负荷的75%。因此,安全系数相应提高了。

8.0.5 原规程4.0.4条和4.0.5条的修改条文。

要求金具表面采用热镀锌工艺,仍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防腐措施,也是配电线路多年来运行经验的总结。

新标准中的配电线路所用金具均符合DL/T 765.1—2001《架空配电线路金具技术规定》,适用于架空配电线路中的裸导线及绝缘导线。

9 导 线 排 列

9.0.1 原规程5.0.1条保留条文。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经调研各地未提出意见,故仍保留原规程条文。 9.0.2 原规程5.0.2条保留条文。

调研中各地对原规程条文,反映良好仍保留原规程条文。 9.0.3 原规程5.0.3条保留条文。 9.0.4 原规程5.0.4条保留条文。 9.0.5 原规程5.0.5条保留条文。 9.0.6 原规程5.0.6条修订条文。

增加绝缘导线内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在档距中的水平线间距离与线路运行电压和档距等因素有关,虽有计算方式(经验计算公式),一些地区多年来仍按运行经验确定,本条规定数值是以各地提供资料为依据并分析比较得出。

各地从1980年以后,在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建设中,逐步采用绝缘导线(城网改造中使用量增长很快),对绝缘导线的线间距离,各地采用情况、架设方式和规定不一。经过多年累积的运行情况,取得了一些运行经验,根据一些地区(如北京等)规定总结分析后,在本条表9.6括号内提出绝缘线线间距离数值。 9.0.7 原规程5.0.7条保留条文。 9.0.8 新增条文。

总结一些地区运行经验提出数值。 9.0.9 原规程5.0.8条保留条文

原规程只涉及到与35kV线路同杆架设的距离规定。目前一些地区10kV及以下与66kV线路进行同杆架设,调研中得知一些地区,以按GB 50061—1997《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规定,所以按国标规定列入。 9.0.10 原规程5.0.9条保留条文。 9.0.11 原规程5.0.10条保留条文。 9.0.12 原规程5.0.11条保留条文。

10 电杆、拉线和基础

10.0.1~10.0.2 新增条文。

杆塔结构设计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按照GBJ 68—19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是当前国际上结构设计较先进的方法,概率

极限状态设计法是以结构失效概率??定义结构的可靠度,并以与其相对应的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度。它能较好地反映结构可靠度的实质,使概念更为科学和明确。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必须采用统一的荷载计算参数、材料计算指标以及构件抗力计算方法。例如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中的材料指标,而不采用其分项系数,或者随意采用其他规范中的荷载计算方法,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杆塔结构属于“一般工业建筑物”其结构重要系数?0=1.0,在表达式中往往省略。概率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构件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在各种变形或裂缝的限制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临界状态。

杆塔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即计算荷载效应小于或等于结构计算抗力与单一安全系数不同,极限状态设计法采用分项系数,实质上可以形象地认为是把容许应力设计法中的安全系数,按影响结构安全度的因素,用各分项安全系数来考虑,采用分项安全系数的优点:

1 与容许应力设计法在形式上可以衔接,结构的具体设计计算方法与传统方法相似。2 不同荷载组合以及不同材料组合将获得更加一致安全度。 3 对新的结构和试验工作,均可较合理地确定安全度。

本次修订标准时,由于计算理论,表达式等均作了较大调整,GBJ 68—19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对各种等级的结构作了规定,故不再列入安全系数法规定。

考虑到在配电线路建设中,电杆已选用钢筋混凝土电杆,该电杆均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技术性能和指标有规定,并经多年使用技术性能满足要求,运行情况良好。配电线路设计已直接按所需技术要求选用符合技术条件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另配电线路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设计,大多数地区的设计部门不承担此项工作,本次修订规程时不再更多列入一些条文,如工程设计中遇有要求进行设计时,应按GB 50061—1997《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并可参照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设计。

原规程中对钢筋混凝土电杆的强度计算采用安全系数法,并按状况分别提出了安全系数值,在配电线路设计中虽已运用多年收到良好效果。由于计算理论和国家现行标准有新的规定,故本次修订标准时不再列入。 10.0.3 原规程6.0.1条保留条文。 10.0.4~10.0.7 新增条文。

这是按GB 50061—1997《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它用于风向与线路几种计算情况,并用表格方式作出规定,规定明确,使用方便。

风振系数是考虑风的脉动对结构的作用而给定的,这一作用的大小与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关。电力线路杆塔的自振周期与其整体的刚性有关。柔性较大的杆塔,自振较大,风的脉动作用也较大。

风荷载档距系数原称为风速不均匀系数,指在档距内由于风速不均匀而应将导线(地线)上的风荷载进行折减,原定系数与设计风速相关。GBJ 9—19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导线绳索基本风压调整系数与档距(跨长)相关,看来这两个系数含意不一。在线路设计中原定已使用多年,并取得一定经验。

在配电线路设计中,当需要进行设计计算时,应按GB 50061—1997《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规定,或参照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进行设计。

10.0.8 原规程6.0.3条保留条文。

配电线路建设中已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调研中各地区对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结构不再进行设计,均采用按国家标准规定生产的定型产品,它满足了使用质量。GB 396—1994《环型钢筋混凝土电杆》规定了各类梢径的电杆技术性能,并列出了具体的技术数据。

近几年来造成电杆本体事故情况仍有发生,其中粗制滥造,又不按技术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结构、材料(配筋)水泥标号,养护期均不合理,强度上得不到保证,选用中应引起注意。

10.0.9 原规程6.0.5条修改条文。

原规程中对木横担的使用作了规定,本次修订在调研时得知木横担在配电线路中已极少采用,故不再列入。

10.0.10 原规程6.0.9条保留条文。

10.0.11 原规程6.0.9条、6.0.10条保留条文。 10.0.12 原规程6.0.8条修订条文。

原规程对拉线采用镀锌铁线的使用规格,强度作了规定,本次修订不再列入。对于拉线采用钢绞线,仅提出最小截面25mm2。要说明的是,不同规格的钢绞线具有不同的不均匀性,其强度设计值也不一样,这一点在原规程中没有体现。拉线张力主要由导线张力和拉线承受风力等可变荷载产生,荷载系数可按1.4计算。对于1×7结构的钢绞线计算的强度设计值,相当于原定安全系数为2.4(1.4/0.9/0.65)(按GB 50061—1997规范计算)的计算结果。对于其他结构的钢绞线计算的强度设计值,相当于原安全系数为2.8(1.4/0.9/0.56)的计算结果。当按GB 50061—1997内公式计算强度设计值,在设计拉线时,可不再对拉线拉力乘1.05的经验系数,其结果对应原安全系数即为2.3和2.7左右。 10.0.13 原规程6.0.11条保留条文。 10.0.14 原规程6.0.12条保留条文。

拉线装设绝缘子,各地视各种情况并结合运行经验而订。原规程提出“宜”装设,但一些地区从安全运行考虑只对穿越导线的拉线均作了装设,本次修订中考虑到安全,规定了在地面范围的拉线处,设置醒目保护套,且这一作法,在一些地区已实施。 10.0.15 原规程6.0.13条保留条文。 10.0.16 原规程6.0.14条保留条文。 10.0.17 原规程6.0.14条保留条文。 10.0.18 新增条文。

近年来,一些地区在配电线路建设中,由于受路径限制,在同级电压情况下,出现了同杆共架多回路配电线路的状况,为保持电杆埋设深度合理性和安全性,应进行一些计算是必要的。

基础底面下压应力的计算,可按下列公式的要求:

P≤f

式中:

P——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标准值,N/m2;

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GBJ 7—19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基础倾覆稳定,可按下列公式的要求:

?s×F0≤Fj ?s×M0≤Mj

式中:

F0——作用于基础的倾覆力的标准值,kN; Fj——基础的极限倾覆力,kN;

M0——作用于基础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kuqb8mpjo6x2111f20r4n7xz5eecp00bmd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