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解题说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3 17:32: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届宝山区第一学期一模卷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 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故木受绳则直,_金就砺则利_。(荀子《劝学》)

(2)伤心秦汉经行处,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_。(张养浩《__山坡羊_·潼关怀古》) (3)杜甫《月夜》中,“_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_”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 )(2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指蔡邕,详见《琵琶记》)。(是非有争议,与题干中的“误解”不符)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B )(3分)

一个社会的心灵,当然只能反映在人的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不难从中看出并把握时代的脉搏。 ① 然正如滴水可见太阳 (后面接③,排除ACD) ② 任何个人的观感都有其个别性

③ 个人的观感也可以反映所谓时代精神 (与后文“把握时代的脉搏”承接自然,进一步确认答案为B)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 ①②③

二 阅 读 70分

1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人皆有错(节选)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一个好的实验室,正像一个好的银行、好的公司、好的政府一样,动作应像一台计算机。几乎一切事情都做得按部就班, 无懈可击,各种数字相加正好就是预期的答数。日子就这么过去。碰巧哪天幸运,于是哪个幸运的实验室里会有个人见下一个错误:用错了减震器,填错了一个空格,读数时小数点错了位,暖房温度低了一度半,一只老鼠溜出了箱子,或者无非看错了当天的日志。不管是什么,当然结果出来的时候,明显出了纰漏,于是行动就此开始。 ③错读本身并不是重大错误,但它开了条路。下一步才是关健性的。假使研究人员能够说:“可是即使如此,你看那结果!”假使这样,那么新的发观(不论它是什么),就可以捕捉了。要取得进展,就须在错误的基础上迈步。 ④这可能是人类独有的天赋,甚或是我们的遗传密码中注定的。其它生物看来都没有注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的DNA链, 更肯定没有要它以必然犯错误作为行为准则的 DNA链。 ⑤作为人类,我们最高明,最能眉飞色舞开动脑筋的时刻,是当我们面前摆着两个以上选择的那会儿。有时候,同时有十条甚至二十条路可走,而除了一条之外,其余肯定是错的,这种富于选择的场合能把我们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地。这过程就称为探索,而它是以人类难免出错为基点的。假使我们的头脑里只有一个中心,仅能在该作出正确决定时有所反应,而不是有着一丛丛各不相同、轻信而且容易受骗的神经元,足以把我们引进死胡同,抛到树梢头,带进末路,送上蓝天,转弯抹角,拐错弯儿,要不是这样,我们只能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⑥比我们低等的动物就没有这种了不起的自由。它们大多数都困于绝对不犯过失的境地。猫当然有它好的一面,然而它就绝对不犯错误。我还从没有见过一只举止笨拙、屡屡出错的猫。狗有时不太稳当,偶尔会犯些可爱的小错,但那是模仿它们的主人才学来的。鱼无论做什么都无懈可击。 ⑦当我们越来越依靠更为复杂的计算机来处理事务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这些。我是说,应让计算机具有它们的头脑;让它们自行其是。假使我们能够做到这点,能在事情的进展过程中皱皱眉头把头侧向一边,不去管它,那么人类和计算机类就前程无量了。你们通常用的好些的计算机一瞬间所能完成的计算量,就要我们任何人用算尺拉上一辈子。因此,现今轻易能够获得的、机器所造成的精确误算,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这样你就可以想象,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多大的机会。因此我们将能着手解决一些最棘手的问题。例如,现今生活的实际已经显然表明,全世界已是个单一的共同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组织我们全球规模的社会生活2

呢?作为工作设想,我们可以假定,所有正确的安排方式都行不通。于是,为了向前推进,我们所需要的是一整套错误的选择,而且必须比我们任何人现在所能想出的少数错误做法,更为多样和有趣得多。事实上我们需要一张无穷尽的选择单子,为了把这张单子打印出来,我们必须让计算机自己运转,随机选择下一个步骤。假使作出的是一个够大的错误,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登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清新的境界中感到震惊,准备从头迈步。 3.第①段加点词语“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是个比喻,在文中的意思是__错误能够促进思维发展______。(2分) 解析:原文如下: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4.以下对第②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C )。(3分) A.用常言“尝试和出错”中学习,更能说明学习的目的。(偏离文章主题) B.将实验室与银行等对比,说明科学实验应该有条不紊。(偏离文章主题) C.画线句意在说明在实验操作中,犯错误的多种可能性。 D.第②段以学习与实验为例,说明犯错误属于意外事件。(偏离文章主题) 5.下列对“犯错误”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3分) A.只有以犯错误为基础才能办成事。第①段第二句 B.犯错误可能是人独有的一种天赋。第④段开头 C.面对多样选择场景人难免犯错误。第⑤段 D.犯错误帮助人认识自我纠正错误。(第③段:是为了取得进展,第⑦段:为了登上一个新的水平。) 6.分析第⑤、⑥两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特点。(4分) 参考答案:6. 第⑤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先正面论述人类富于选择的场合导致人们犯错误,然后以假设从反面论证只能作出正确决定的后果,通过正反论证说明人类能够犯错误的内在原因。第⑥段采用例证法,以猫狗鱼不同动物为例,充分说明动物没有犯错误的机能(天赋、能力、自由)。(4分) 7.第⑦段作者设想让计算机提供多样有趣的错误做法,帮助人类组织全球性的社会生活,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7.示例1:这个设想大胆新奇,很有实际意义。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的全球共同体生活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难题,既然计算机具有人类望尘莫及的超算能力,何不物尽其用,让智能计算机参与其中,提供更多错误做法,帮助人类一起创造未来生活。 示例2:这个设想非常危险。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可以在人类的控制之下利用计算机帮助人类改善生活,但是,如果让计算机具有它们的头脑,让它们自行其是,那么其结果不只是给人类提供多样有趣的错误做法,也会毁灭人类的生活。所以,全球性的社会生活只能由人类自己来设计,人类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4分) 3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母亲 刘醒龙 PS:文章要素:母亲的笑、母亲的苍老、母亲的抹腰、母亲的病;作者(儿子)。 母亲:母亲的慈善(第⑤段亦能体现)、母亲的节俭、辛劳;作者:酸楚、感激、愧疚、说不出的对母亲的爱。 ①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 ......②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最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 —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甚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 ③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最主要的时装。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 ④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母亲仿佛不近情理的导演。譬如他不让母亲洗被子,母亲没有听信,父亲便夺过被子,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稀烂。 ⑤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饺子,心中塞满了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和辛酸。不由得,我们也会跟着母亲抱怨父亲几句。然而,母亲往往不给我们哪怕一丁点的过渡,只要父亲那里有任何动静,她便即刻赶过去,那种敏捷与由衷,让满屋子的晚辈每每自叹弗如。 ⑥我想起前年母亲在武汉过年。因为母亲当时那一身折磨她多年的疾病实在不能再拖下去,答应我们年后上同济医院彻底治一治。为了陪伴母亲,我们要了一间温馨病房。母亲住4

院的那半个月,是迄今为止,我对地最为孝顺的日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坐长途客车来看望的大姐, 捧着母亲的手说,真像是姑娘的手。那一刻,母亲笑得十分满足。 ⑦到家的第二天,我抢先起床,打算做一顿早饭给母亲吃。正在忙碌,母亲出现了。母亲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随手将我正在做的各种事顺手接了过去。而我也像以往每次回家那样,不自主地就顺从了母亲。直到这顿早饭做好后端上桌子,我才重复着从前,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连这么小的一点事情也替不了母亲哩!无论我如何告诚自己,到头来一切如故,母亲轻轻地走近来,不用费力争夺,只需稍一抬手, 我就放弃了为母亲分担点什么的诺言。 ⑧在家的那几天,母亲曾问地的孙女:“我到你家去住好吗?”女儿想了想才回答:“我家住7楼,奶奶你上得去吗? ”女儿没有笑,我也没有笑,惟有母亲在那里开心地笑着,一切答案仿佛都与己无关,就像母亲这辈子所走过的,70岁、80岁和100岁都不是目的,真正属于她的只有这些日复一日,让我这做儿子的想得心疼的实在小事。那一天,我将女儿叫到身边,故作神秘地问,将你的奶奶借给我当母亲好不好。女儿很快就明白我在逗乐,一边说奶奶本来就是你的母亲,一边像小猫小狗一样快乐地跑开了。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来的老母,那才是每一个人的至亲。 *8.阅读文章第①段,联系全文,分析“堵着我的喉咙”所包含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8.示例:(1)看到母亲苍老模样心痛得说不出来;(2)为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而感到痛苦不已;(3)为不能给母亲分担点什么(为自己不能尽孝)而感到愧疚;(4)对母亲充满深沉的爱而难以言表。(3分) 解析:分别对应第②、⑤、⑥⑦、⑧段带框的句子:痛楚(母亲的苍老);感激(母亲一辈子的辛劳);自责、愧疚(自己不能尽孝);说不出口的爱。 9.第②段的两个画线句都是描写母亲的笑,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9.示例:第一句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笑容比作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洋溢的幸福感,又以冬日苍茫反衬母亲笑容具有暖人心怀的慈祥。 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母亲的笑,又以小女孩的亲昵烘托母亲笑声的舒心甜蜜,逝去的娇媚与现实的苍老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句描写既写出了母亲见到ㄦ孙辈时的喜悦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挚爱以及对母亲苍老的心酸。(4分) 10.第③④⑥段都运用插叙,举例分析它们在构思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0.示例:(1)将眼前所见与以往的记忆相联系,丰富了人物形象,如叙述抹腰“惟一没变”、“一件又一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更形象地表现母亲一贯勤劳节俭的品质。(2)必要的交代与补充,使叙述更完整。如叙述父亲的坏脾气,写出了母亲苍老的家庭原因。(3)插叙打破时空限制,使叙述活泼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4分) 5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主要作用有:

①文章内容方面:补充交代,解释说明,丰富文章内容; ②塑造人物方面: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丰满;

③推动故事情节方面:推动情节发展,打破时空限制,避免平铺直叙(如悬念、伏笔),使情节(结构)更完整;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参考答案:11.示例:本文赞颂母亲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的品质,既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也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热爱之情,这样的情感能启示人们要珍惜母爱,要尽可能地回报母爱。(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岁暮 [南朝宋]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 ②运往:四季更替。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B )。(1分) A.王维《终南山》 B.孟郊《游子吟》 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辛弃疾《西江月》 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5分)

参考答案: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白云先生传 [明]钟惺

6

①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地方)人。自隐于诗,性命以之(他自己隐居在诗中,把诗歌当做自己的性命)。

②其后,莆田中倭,城且(将要)破,先生领妻子(妻子和儿女),奔豫章,织草履为日。不给(自给),继之以卜(以占卜来维持生计)。泛彭蠡, 憩(休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生火烧饭)以往(他是搭乘和尚的船,并受雇一路为和尚烧饭前往的。)。至市辙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所佣僧辄死。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以宾客之礼对待)之,给居食。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而林古度与其兄楙者,闽人,林孝廉初文(林初文,官职为“孝廉”)子,寓居金陵者也。一日,兄弟过(拜访)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色有异, 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一扉之内席床缶灶,败纸退笔(旧笔、秃笔),错处其中。检其诗诵之。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 称之。每称其一诗,(省略主语:白云先生)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省略主语:林古度兄弟)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省略主语:白云先生)辄喜。复出其诗,(省略主语:白云先生)泣如前。居数年,(省略主语:白云先生)竟穷以死。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抬)之中野(省略:然后埋葬)。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一套线装书为一帙),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只是)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含笔腐毫(常以口润笔),研精殚思。”

zhìyú

mào

cuàn

③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狭隘)也?画地为限,不得入。自缙绅士夫,非其所交游品目,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即白云先生)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莱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 ..

[注]①中倭:遭到倭寇攻击。②席床缶灶:以草席作床,以瓦罐作灶。 ③“时或”两句:指经常揣摩王维,杜甫的诗歌,进行创作。④品目:评品称道 PS: 链接作文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伯乐与千里马。 1.明代钟惺《白云先生传》:

明代,白云先生陈昂,一生以卖卜为人佣作诗文,杂以织屦为生,终其一生穷困潦倒。然其作诗研精殚思,终其一生默默无闻,竟穷以死,即使“自榜于扉”,然其诗名终不能显于当世。

7

ài

伯乐:林古度兄弟

2.补充材料:

陈昂(约公元一五七三年前后在世),明代著名诗人。字尔瞻(云仲),自号白云先生,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初前后在世。其诗颇举杜甫与王维,本有诗集十六卷,卒后散佚无存。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 ( 美景 ) (2) 舁之中野 ( 抬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或自榜片纸于扉( B ) .A.公文 B.张贴 C.捆绑 D.标榜 (2)皆宜物色之( A ) ..

A.访求 B.看到 C.神色 D.景色 17.把第②段画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

参考答案:17. 从那以后(林古度兄弟)每次登门拜访他,就袖中藏着饼饵给他吃,白云先生就很高兴。他又拿出诗作给林氏兄弟读,像过去一样流泪哭泣。过了几年,最终穷困而死。(6分。得分点:过;省略“林古度兄弟”;袖;食;省略“白云先生”;“如前”后置;竟;以)

18.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B.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C.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D.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19.林古度为什么向作者介绍陈昂其人其诗?请分析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19. 示例:林古度与陈昂都是福建人,又都寓居金陵;林古度同情陈昂的不幸命运;林古度欣赏陈昂的诗作;希望作者能够传扬其人,传播他的诗作。(3分)

20.全文取材有多种来源,请分条概述。(4分)

参考答案:20.由林古度转述传主生平;传主自序中叙述自己的诗歌创作状况;作者耳闻目睹诗坛现状;友人张慎言的感叹。(4分) PS: 链接作文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伯乐与千里马。 1.明代钟惺《白云先生传》:

8

明代,白云先生陈昂,一生以卖卜为人佣作诗文,杂以织屦为生,终其一生穷困潦倒。然其作诗研精殚思,终其一生默默无闻,竟穷以死,即使“自榜于扉”,然其诗名终不能显于当世。

伯乐:林古度兄弟

2.补充材料:

陈昂(约公元一五七三年前后在世),明代著名诗人。字尔瞻(云仲),自号白云先生,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初前后在世。其诗颇举杜甫与王维,本有诗集十六卷,卒后散佚无存。 参考译文:

林古度说:人们称为白云先生的陈昂,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居住过的和到过的地方,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他自己隐居在诗中,把诗歌当做自己的性命,只和马公子交好。

后来莆田遭倭寇入侵,城池将要攻破时,先生带着妻子儿女,逃到了豫章郡,以编制草鞋为生。但不能养活家人,他又用给人占卜来接济。无论是泛舟彭蠡,在庐山休憩赏景,还是瞻仰陶渊明遗迹,都留下了诗作。进入楚国,由江陵进入蜀地,他是搭乘和尚的船,并受雇一路为和尚烧饭前往的。到了蜀地后也就受雇于和尚,于是有机会游历三峡、剑门这些胜地,登峨眉欣赏美景。雇主和尚死后,他就从蜀地返回,寓居在湖北的江陵、松滋、公安和湖南的巴陵等地。到了金陵,姚太守渐渐地把他当做宾客,供他住处和食物。一段时间后,姚太守也去世了,他也就没了依靠,仍然在秦淮河畔以占卜为生。有时在门上贴着字纸,受雇替人家作诗文。居住的小巷里如果有些小喜事和丧事,人家就带些钱和米送给他,他也就随着人们的要求来做。没有事的时候,又从事占卜,有时再做些织草鞋的事。林古度与他的兄长林茂,是福建举人林初文的儿子,也寓居金陵。有一天,兄弟两人经过白云先生的门口,看到贴在门上的字纸,贸然进到他的家,谈话中知道他也是福建莆田人。白云先生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情况。屋内仅以草席为床,以瓦罐作灶,用过的纸笔,杂乱地放在屋里。翻到他的诗作就诵读起来。这时,古度虽年少,还是能通晓诗的大意,赞叹不已。每当赞叹一首诗时,白云先生就转过脸面向墙壁流泪悲伤,以至失声。从那以后林古度兄弟每次经过他家门前时,就带些食物给他吃,白云先生很高兴;又拿出诗作给林氏兄弟读,白云先生悲伤如前。过了几年,最终因陷入困境而死。他的儿子急急忙忙出去置办衣物棺木,将其掩埋在田野中。林古度兄弟俩急忙赶去索取他的诗集,一无所获,后来得到先生手书五言今体诗一帙。他的诗我也说不出什么(随意评价),他在自序中说:“陈昂年轻时,特别爱好五言诗。只是家贫没有很多的古书,得到王维的书就读王维的,得到杜甫的书就读杜甫的。闲来读取其中中规中矩的诗作,有时根据作品的格式揣摩创作,有时引申其中的一点加以发挥,常以口润笔,苦苦构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9

有评论说:人们自有其诗歌作品来显扬名声,但也只有二三个君子因为诗歌而显名,诗歌这条路是多么的狭窄啊!(斟酌再三,还是采用大多数人的译法,本人不敢苟同)从那些达官贵人看,诗歌并不是他们交游品鉴所需要的,不能被世人欣赏,这种情况很多。谁的情形能有比陈昂年老低贱晦气屈辱更坏的吗!近有徐渭、宋登春,都是因为穷困而显扬,在诗歌方面却得不到显扬,他们的诗歌都比陈昂逊色,可是没有陈昂穷困。我曾经在思考白云先生织草鞋、占卜、受雇于人烧火做饭、为人写作的时候,心中都有什么想法?他看到纷纷攘攘从他面前经过的人,眼中却把他们当做什么呢。探求他的内心所思却不能知晓。我的朋友张慎言说:“从今天去集市,看见卖菜的、受雇于别人的人,都应该搜寻一番,唯恐有像白云先生这样的人。”还有比这更让人激励的话了吗?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送陈升之序 [宋]王安石 ①今世所谓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作而任大臣之事,□上下一失望,何哉?/人之材有大小,而志有远近也。彼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则煦煦然仁而余于仁矣,孑孑然义而有余于义矣。人见其仁义有余也,则曰:是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大任将有大此者。然上下竢之云尔, 然后作而任大臣之事。作而任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焉,然则煦煦然而已矣, 孑子然而已矣。/故上下一失望。 ②岂惟失望哉?后日诚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实烝(他的名声已然超过了实情)然于上,上必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暴于下,下心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上下交(共同、一同)疑,诚有堪大臣之事(有能胜任大事的人)者而莫之或任。幸欲任,则左右小人得引前日之所竢惩之矣。 ③噫!圣人谓知人难,君子恶/名之溢于实为此。难则奈何?亦精(精选)之而已矣。恶之则奈何?亦充(使动用法:使其才华充实)之而已矣。知难而不能精之,恶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危险)哉! ④予在扬州,朝之人过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今去官于宿州予不知复几何时乃一见之也。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时矣。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以望于升之也。 【注】①煦煦然:和颜悦色貌。②孑孑然:谨小慎微貌。③竢: 同“俟”,等待 ④烝:众多。⑤充之:指用真才实绩充实自己的名声。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C )。(1分) A.因 B.故 C.则(但是:让他担当大任,但是上下都很失望) D.且 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先写对良大夫寄予厚望,后写任职后失望,前后对比。 10

④③②①B.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官员能力大小与志向远近任用人才。 C.第①段先叙述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说理条理清晰。 D.“煦煦然”、“孑孑然”是对一味恭维上司行为的批判。 2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岂惟失望哉”在文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23.示例:承接上文“上下一失望”,引出下文进一步的议论,上下交疑导致胜任大臣之任者不能得到真正任用(见原文:莫之或任。幸欲任),更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3分)

24.王安石提出“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结合本文评析这一主张。(5分) 参考答案:24.示例:

分析:本文探讨朝廷如何选拔识别(知人难)、评判任用(恶之名溢于实)人才的重要问题,批评了当时社会识别人才方面的浅薄之见,揭露了朝政人事任用的弊端,(第③段) 提出了应该精细鉴别人才的观点,

勉励有作为者应该以真才实绩充实自己,(第④段最后一句) 很有现实意义。

评价:“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体现“文以载道”思想,能够积极干预现实,发挥文学改造社会的价值。(5分)

评价还可以补充:当时提出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但也有其局限性,只强调文学的工具属性而忽视其人文属性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译文:

当代的所谓好官,是有的,人们都说:这个人适合做大臣应该做的事。让他做了大臣,担负起大臣应该做的事情,却上上下下全都对他失望,为什么呢?人的才干有大有小,有的人志向远大,有的人只看到当下。他做的官职小,对他的要求只在当下见效,那么这种人就和颜悦色、谨小慎微地做符合仁义之事,而且在做符合仁义之事方面还有多余之力。人们见他做符合仁义之事有多余之力,就说:“这是他做的官职小,对他的要求只在当下,如果让他承担大任,将会有大的成绩。然而上上下下满怀期望,然后让他做了大官,承担起大臣应该做的事情。他做了大官承担起大官应该做的事情,应该有比做小官有大的成绩,然而人们只看到他做事情和颜悦色、谨小慎微而已,没有看到大的成绩,所以上上下下全都对他失望。

哪里只是失望呢?日后如果真的承担起大臣的职责,他的名声和实际情况上司了解很多,上司必定因为以前的满怀希望却带来失望引起警惕,反过来怀疑他的能力;他出现在下属面前,下属必定因为以前的满怀希望却带来失望引起警惕,反过来怀疑他的能力。上上下下都怀疑他的能力,那么真的能承担起大臣职责的人或许就不能担任这个职务了。侥幸担任大臣之职,那么身边的小人就能以从前让人满怀希望却带来失望来贬斥他。

11

噫!圣人说知人难,君子厌恶名声大于实际情况的原因,实际上就在这里。知人难怎么办?做好精心选择罢了。厌恶名声大于实际情况怎么办?让他充实自己好了。知人难却不能精心选择,厌恶名声大于实际情况却不能充实自己,大概就危险了。

我在扬州,朝廷中有人来拜访我,能够承担起大臣之职,可以信任而给予希望的,只有陈升之罢了。如今你辞去官职到宿州去,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啊。我知道升之得到提拔而担任大臣之事,有一段时间了。升之任职,和颜悦色、谨小慎微地做符合仁义之事,这不是我对升之的希望啊。

三 写 作70分

25.作文。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沅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12

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解题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lhds3kmyz83hrt8bf1m52amw9lhr30089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