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2 沪教版 (I)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情感目标: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难点: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探究结合的方法突出和突破
【教学准备】教师:教具与器材;对照学生预习导学案的结果再复备 学生:对照导学案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展示干冰、金属铜、氯化钠、金刚石等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 学生讨论:干冰、金属铜、氯化钠、金刚石等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教师小结: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体积质量都很小,但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联想与启示: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呢?
小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不同。 教师举例说明: 教师板书: 分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交流与讨论:见书P66 教师板书: 2、特性: 讨论:
在“水的电解”和“水的沸腾”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播放动画:
播放“水的电解”和“水的沸腾”微观过程的动画。 引导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板书: 原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间间隙变了。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先分开,分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组成新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特性:
拓展视野:见书P67 设问:
分子和原子有何区别和联系?
1 / 2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
学生讨论与小结: 相同点 分 子 原 子 课堂小结: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对于由分子构
总是在不停地运动,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空隙。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相同。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均可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一种微粒。 粒。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不能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变成其他原子。 的分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不同点 相互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为构成它的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