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A卷模拟
一、选择题
( A )4. 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 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 B) 正确性和简明性
C) 可读性和文档性 D) 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 B )4. 向一个有127个元素的顺序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并保持原来顺序不变,平均要移动 个元素
(A)8 (B)63.5 (C)63 (D)7
( B )8. 线性表L在 情况下适用于使用链式结构实现。
(A)需经常修改L中的结点值 (B)需不断对L进行删除插入 (C)L中含有大量的结点 (D)L中结点结构复杂
( B )10. 设a1、a2、a3为3个结点,整数P0,3,4代表地址,则如下的链式存储结构称为
P0 3 4
P0
?
a1 3 ?
a2 4 ?
A3 0
(A)循环链表 (B)单链表 (C)双向循环链表 (D)双向链表
( C )2. 〖李春葆〗若已知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2,3,…,n,其输出序列为p1,p2,p3,…,pn,若p1=n,则pi为
A.i B.n=i C.n-i+1 D.不确定
解释:当p1=n,即n是最先出栈的,根据栈的原理,n必定是最后入栈的(事实上题目已经表明了),那么输入顺序必定是1,2,3,…,n,则出栈的序列是n,…,3,2,1。 (若不要求顺序出栈,则输出序列不确定)
( B )1. 〖李〗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
A.可以顺序存储 B.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 C.可以链式存储 D.数据元素可以是多个字符
( B )5. 设矩阵A是一个对称矩阵,为了节省存储,将其下三角部分(如下图所示)按行序存放在一维数组B[ 1, n(n-1)/2 ]中,对下三角部分中任一元素ai,j(i≤j), 在一维数组B中下标k的值是:
A.i(i-1)/2+j-1 B.i(i-1)/2+j C.i(i+1)/2+j-1 D.i(i+1)/2+j 解:注意B的下标要求从1开始。 先用第一个元素去套用,可能有B和C; 再用第二个元素去套用B和C,B=2而C=3(不符); 所以选B
?a1,1?a2,1A???????an,1a2,2an,2??????an,n??
7. 【96程试题1】 二叉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根(N)、左子树(L)和右子树(R)。因而二叉树的遍历次序有六种。最常用的是三种:前序法(即按N L R次序),后序法(即按 L R N 次序)和中序法(也称对称序法,即按L N R次序)。这三种方法相互之间有关联。
若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是BEFCGDH,中序序列是FEBGCHD,则它的后序序列必是 F E G H D C B 。
解:法1:先由已知条件画图,再后序遍历得到结果;
法2:不画图也能快速得出后序序列,只要找到根的位置特征。由前序先确定root,由中序先确定左子树。例如,前序遍历BEFCGDH中,根结点在最前面,是B;则后序遍历中B一定在最后面。
法3:递归计算。如B在前序序列中第一,中序中在中间(可知左右子树上有哪些元素),则在后序中必为最后。如法对B的左右子树同样处理,则问题得解。
4. 【全国专升本统考题】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 350 个叶子结点。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350 A.0 2 4 3 1 5 6 ( C )3. 〖01年计算机研题〗 具有B. n(n>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 0 1 3 6 5 4 2
(A) ?log2(n)? (B) ? log2(n)? 0 4 2 3 1 6 5 (C) ? log2(n) ?+1 (D) ?log2(n)+1? C.
注1:?x ?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D. x? 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它们与[ ]含义不同! 0 3 6 1 5 4 2 注2:选(A)是错误的。例如当n为2 的整数幂时就会少算一层。似乎? log2(n) +1?是对的? 建议:0 1 3 4 2 5 6 ( C )8. 已知图的邻接矩阵,根据算法思想,则从顶点0出发按深度优先遍历的结点序列是 ?0?1??1??1?1??0??1111101?001001??000100??100110?011010??001101?100010??( C )2. 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中
的元素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称为
A. 希尔排序 B. 冒泡排序 C. 插入排序 D. 选择排序 ( D )3.从未排序序列中挑选元素,并将其依次插入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的一
端的方法,称为
A. 希尔排序 B. 归并排序 C. 插入排序 D. 选择排序
二,填空题
1.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 表中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 表长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 有关。
2. 线性表中结点的集合是 有限 的,结点间的关系是 一对一 的。
3.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的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 n-i+1 个元素。
4. 向一个长度为n的向量中删除第i个元素(1≤i≤n)时,需向前移动 n-i 个元素。
6. 【98初程P71】 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 ? 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设有4个数据元素a1、a2、a3和a4,对他们分别进行栈操作或队操作。在进栈或进队操作时,按a1、a2、a3、a4次序每次进入一个元素。假设栈或队的初始状态都是空。
现要进行的栈操作是进栈两次,出栈一次,再进栈两次,出栈一次;这时,第一次出栈得到的元素是 A ,第二次出栈得到的元素是 B 是;类似地,考虑对这四个数据元素进行的队操作是进队两次,出队一次,再进队两次,出队一次;这时,第一次出队得到的元素是 C ,第二次出队得到的元素是 D 。经操作后,最后在栈中或队中的元素还有 E 个。 供选择的答案:
A~D:①a1 ②a2 ③ a3 ④a4 E: ①1 ②2 ③ 3 ④ 0 答:ABCDE=2, 4, 1, 2, 2
7. 【94初程P75】 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 ? 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栈是一种线性表,它的特点是 A 。设用一维数组A[1,…,n]来表示一个栈,A[n]为栈底,用整型变量T指示当前栈顶位置,A[T]为栈顶元素。往栈中推入(PUSH)一个新元素时,变量T的值 B ;从栈中弹出(POP)一个元素时,变量T的值 C 。设栈空时,有输入序列a,b,c,经过PUSH,POP,PUSH,PUSH,POP操作后,从栈中弹出的元素的序列是 D ,变量T的值是 E 。 供选择的答案:
A: ① 先进先出 ②后进先出 ③进优于出 ④出优于进 ⑤ 随机进出 B,C: ① 加1 ②减1 ③不变 ④清0 ⑤ 加2 ⑥减2 D:① a,b ②b,c ③c,a ④b,a ⑤ c,b ⑥ a,c E:① n+1 ②n+2 ③ n ④ n-1 ⑤ n-2 答案:ABCDE=2, 2, 1, 6, 4
注意,向地址的高端生长,称为向上生成堆栈;向地址低端生长叫向下生成堆栈,本题中底部为n,向地址的低端递减生成,称为向下生成堆栈。
8. 【91初程P77】 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 ? 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在做进栈运算时,应先判别栈是否 A ;在做退栈运算时,应先判别栈是否 B 。当栈中元素为n个,做进栈运算时发生上溢,则说明该栈的最大容量为 C 。 为了增加内存空间的利用率和减少溢出的可能性,由两个栈共享一片连续的内存空间时,应将两栈的 D 分别设在这片内存空间的两端,这样,只有当 E 时,才产生上溢。 供选择的答案:
A,B:①空 ② 满 ③ 上溢 ④ 下溢 C: ①n-1 ② n ③ n+1 ④ n/2 D: ① 长度 ②深度 ③ 栈顶 ④ 栈底
E:①两个栈的栈顶同时到达栈空间的中心点 ②其中一个栈的栈顶到达栈空间的中心点
③两个栈的栈顶在达栈空间的某一位置相遇 ④两个栈均不空,且一个栈的栈顶到达另一个栈的栈底
答案:ABCDE=2, 1, 2, 4, 3
4. 在一个循环队列中,队首指针指向队首元素的 前一个 位置。 5. 在具有n个单元的循环队列中,队满时共有 n-1 个元素。
7. 从循环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时,其操作是 先 移动队首指针 ,后 取出元素 。 课本P155公式
6. 设有一稀疏图G,则G采用 邻接表 存储较省空间。
7. 设有一稠密图G,则G采用 邻接矩阵 存储较省空间。
3.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平均查找长度为 3.7 。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log2n)<5次(2)。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
ASL?n?1log2(n?1)来计算(即(21×log221)/20=4.6次并不正确!)。因为这是在假设nnm
5
=2-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应当用穷举法罗列: 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74/20=3.7 !!! 4.【计研题2000】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 A )2.【计研题2001】折半查找有序表(4,6,10,12,20,30,50,70,88,100)。
若查找表中元素58,则它将依次与表中 比较大小,查找结果是失败。
A.20,70,30,50 B.30,88,70,50 C.20,50 D.30,88,50
( C )3.【计研题2001】对22个记录的有序表作折半查找,当查找失败时,至少需要
比较 次关键字。
A.3 B.4 C.5 D. 6 3. 在插入和选择排序中,若初始数据基本正序,则选用 插入 ;若初始数据基本
反序,则选用 选择 。 4. 在堆排序和快速排序中,若初始记录接近正序或反序,则选用 堆排序 ;若
初始记录基本无序,则最好选用 快速排序 。 8. 设要将序列(Q, H, C, Y, P, A, M, S, R, D, F, X)中的关键码按字母序的升序重新排列,则: 冒泡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是 H C Q P A M S R D F X Y ;
初始步长为4的希尔(shell)排序一趟的结果是 P A C S Q H F X R D M Y ; 二路归并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是 H Q C Y A P M S D R F X; 快速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是 F H C D P A M Q R S Y X ; 堆排序初始建堆的结果是 A D C R F Q M S Y P H X 。
三,简答题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5个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 4大目标: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效率与低存储量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