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旅游者的构成。 (3)旅游产品的结构。 (4)旅游产品的质量。 7.旅游消费行为的三种模型。
答:(1)“需求-动机-行为”模式
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以及购买行为构成了旅游购买活动的周期。当旅游者者产生旅游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当出现满足需要的目标时,需要就会转化为动机,动机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行为。当旅游者的需要通过旅游活动得到满足时,心理紧感就会消失。购买及消费价格又会影响到新的需要的产生,一个新的循环就又开始了,如此循环就形成了旅游“需求-动机-行为”模式。 (2)“刺激-反应”模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消费行为是外部刺激作用的结果。行为是刺激的反应,当行为的结果能满足人们需要时,行为就倾向于重复,反之,行为则趋于消退。
最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部心理活动是不可掌握的,是一个黑箱,提出人的购买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以后的心理学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修正,把消费者个体的因素也吸收到模式中,并对个体决策及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现在的“刺激-反应”模式。 (3)边际效用模式
边际效用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消费决策及其行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进行消费活动时,追求商品带来的最大满意程度是人们消费的目的和
愿望;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给消费者带来的总的满意程度也在增加;在总的满意程度增加的同时,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意程度(效用)却在减少,最后一个单位(边际单位)的效用最小。因为,消费者消费新的商品时出于新的动机影响,对于新商品的满意度很高,当商品数量增加,消费者对新商品会逐渐适应,新鲜感逐渐降低,对所消费商品的满意程度下降。同时会产生新的需要。
8.旅游需求的特征。
答:(1)整体性。大多数旅游者在决定去某地旅游时,都不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旅游产品或服务,而是将多种有关的旅游产品或服务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2)高层次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随着低层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为了满足高层次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
(3)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是个体需求的市场总和旅游需个体需求的市场总和,而不是各个个体的需求。
(4)主导性。旅游需在外部刺激影响下,经过人的在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是人类各种行为发生的在动力。
(5)复杂性。旅游需求的复杂性,一方面是受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即人们对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的认知、态度、情绪、偏好及学习过程是复杂的。 (6)季节性。旅游需求季节性的成因一方面同目的地的气候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有关,同时,也与旅游客源地的气候条件、假期分布和人们外出旅游的传统习惯有关。
(7)敏感性。当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呈现为一种正相关关系时,经济发展良好则旅游需求旺盛;反之,则旅游需求萎缩。 9.旅游需求的规律。
答:旅游需求规律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呈正相关变化,而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相关变化。 10.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答:旅游需求除了受旅游动机、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和交通运输条件的直接作用外,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通常,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人口因素。人口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行为。因此,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构成对旅游需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旅游需求规模和结构。
(2) 经济因素。济条件是产生一切需求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条件, 旅游需求便不可能产生。因此,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收入分配、旅游产品价格、外汇汇率等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旅游需求的规模及结构。 (3) 社会文化因素。世界上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信仰、美学和艺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活动的感受也有较大的差异。
(4)政治法律因素。政治稳定性是激发旅游需求,促使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旅游接待国的政局稳定,对该国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多;反之,对该国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少。
(5)旅游资源因素。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对象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社会发展的象征,体现着该国家或地区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及民族的特色,从而对生活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产生着吸引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