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还记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吗?为求变法舍身赴难,慷慨就义。虽然他的生命被无情的刽子手夺走,但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亘古不变的长留天地,这不好似那一道泉水行至悬崖。石头对他的评价,为了这一刻,他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坎坷,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它为此刻的美付出代价后的回报。
秋瑾虽为女儿身,心却比男儿烈,在风云变化的晚清描绘出一道碧血丹心的壮丽风景,留下了“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需为人中龙”的豪言壮语。这不正是悬崖间的古松说的那句,它毅然撕毁自己,毁灭自己,这种令人钦佩的勇气成就了全新的它!
理想不抛苦心新追求的人,只要不停地追求,我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中。巴金的这句话诠释了潭边小草所说的,它没有做片刻停歇,又迈向出了前进的脚步,他的目标是前方,是大海。为了目标,它欢快地奔向前去。正如刘翔说的一样,偶尔我也会担心是否会摔倒,但是只要我站在起跑线上,我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相信我的技术和节奏,就算摔倒了,我也不会趴在那里,我肯定会站起来,继续往前跑。
生如夏花,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堪称人中龙凤的瞿秋白,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让他投身于革命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选择了风雨前行,绝地奔走,杀身成仁。在血和火的洗礼中,完成了由书生而至革命者的涅磐,成就了他多彩的一生。正是因为他那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那颗敢为人先,以身试行的心实现了他的梦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廊里,有多少的能人志士凭借着自身的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我们都行走在这条寻梦的道上,我们无法预测明天,请不要停下脚步,无论前方多么曲折坎坷,我们要相信,我们会如同泉水一般流入大海。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点睛: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领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拦,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既要霓虹闪耀,也要星汉灿烂
夜晚,孙子看到的霓虹闪耀,爷爷想到的是星汉灿烂,而我想,既要霓虹闪耀,也要星汉灿烂。
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交通工具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照明工具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人与人的距离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嫦娥登月”、“神十”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使人类有了这崭新而又美好的生活。 然而,科技是柄双刃剑,发展带来了让我们汗颜的东西。
当东北虎在人们的追捕声中发出绝望的哀号,当一棵棵树木在锋利的斧口下轰然倒地,当一株株小草在黄沙的掩盖下痛苦的呻吟,当一座座城市在雾霾中迷失了方向,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时候了。看看下面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吧:云南91种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有45种处于濒危状态,部分珍稀树木和药 材仅剩几棵甚至1棵;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 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 发展;全球林业面积以每年0.4%的速度锐减,森林遭破坏成为 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任何热爱地球的子民看到这里都应该迅速的喊停,因为你那颗脆弱的心无法再承受更多这样的事实。
然而有些铁石心肠者对此却依然无动于衷。一些小型工厂还在孜孜不倦的为河里的鱼群们提供“污水饮食”,他们的说法是,我自己都快养不活了还有闲时间管那些花鸟虫鱼;一些凶神恶煞的樵夫还在将小鸟们赖以筑巢的大树演变成木材出售时,他的念头是:只要自己过得好……据统计,长江每天水土流失面积达500个足球场。而若将长江每天流失的水土都改建成500个足球场,那一年内中国将增加多少个足球场,也许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也就指日可待了。
一位叫做西雅图的印第安人说过:“人类属于大地,大地不属于人类。”的确,从形成时间和历史进程来看,人类对大地就有如蚂蚁对恐龙。地球在宇宙中具有着独一无二的美。这种美是由人类参与建造的,也是由人类以发展的名义在破坏着。太阳系中其他无生命迹象的星球看着地球上的人类一边搞建设又一边搞破坏,不知是该羡慕还是该嘲笑?人们似乎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懂得挽回。在许多物种即将重蹈恐龙覆辙的今天,人们推出了克隆技术。莫非若干年后,地球要变成克隆的世界?克隆的人吃着克隆的食物,说着克隆的语言,做着克隆的事?或者再克隆出一个地球,让我们一切从头再来?
有人分析后得出结论:经济越发展,环境破坏越严重。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发展是硬道理,不可不行。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落后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那么就得寻找更合适的发展道路。
幸而聪明的地球人懂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他们正在为环保坚持不懈的努力着。高尖端的DNA科学鉴定技术使日本人在将某些珍有鲸鱼变成俎上之肉时瑟瑟发抖;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鲸之歌”号科考船利用先进的声纳系统使目前仅存300头的北部露脊鲸免遭船只冲撞而死于非命;层出不穷的防护林使许多珍惜树种又得以高耸入云,呼吸自由的新鲜空气。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不久的将来,当那祖孙二人再次夜晚畅谈的时候,孙子依然会看到霓虹闪耀,爷爷将会看到自己期待的星汉灿烂。
【解析】
试题分析:今年辽宁省高考作文依然是新材料作文,形式和往年一样,相对来说,今年的材料贴近考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契合当下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传统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怀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考生大多可以有话可说。从表达的角度看,本题可以让各类考生发挥出各自的文字特长,长于议论者尽管说理,长于想象者尽可联想、想象、描写、抒情。
对于材料作文,审题的方法是,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可采用“主旨领悟法”和“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 (一)本题材料从总体来看,男孩赞美现代科技带给当代生活的丰富色彩及便利,但爷爷的感概,却让人看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并让人格外怀想曾经的往昔、古代,怀念那一尘不染的空气、月华、星光和篝火……然而后者也有不足,后者享受不到现代科技文明带给现代人的方便、快捷、繁荣、富足。在这样一个对比中,提示考生去思考,如何处理现代发展与传统继承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科学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考生写作时就可以从“发展与保护”等比较现实的角度展开,如:社会要发展,自然也要保护;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应该保持同步等等。
(二)从男孩的角度看,霓虹闪耀是一种美,是现代美、科技美、智慧美、创造美、都市美,是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富足,当代人享用着诸多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多彩生活和便利条件,的确应该感到幸福和感恩,男孩的赞美是对现代文明的礼赞。由此考生可以得到立意,谈现代科技的美,赞美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辉煌。选材也较广泛,科技的美,从古代人们追求科技带来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今天“嫦娥登月”、“神十”上天都是科技延展了人们的广度和深度。
(三)从爷爷的角度来看,星汉灿烂是一种美,是自然美、古朴美、原始美、田园美、山野美。爷爷表达的是对传统文明的留恋。由此考生可以确定立意,侧重表达怀古之幽情,表达对自然的美的热爱。选材可以从大自然入手,传统诗词、传统文化、自然的生存状态,皆可入文。
注意:后两个角度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各有侧重,但都不该忘记辩证说理,不能把话说得过于极端和绝对,不能为了证明自己角度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角度一棍子打死。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答案】自由与不自由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毛泽东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
也有人说: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
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是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将面对自由和不自由的两难,唯其在担当了责任,遵守了规则,兑现了承诺,付出了努力,取得了进步后,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有可能获取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
所以自由和不自由都是相对的,首先在时代、时势、境遇,条件面前,我们或许是不自由的,无法自主选择,但目标、梦想甚至生存的希望摆在面前,世界选择了你,怎么办?当然是义无反顾,必须穿过这片沙漠,这是毋容置疑的,穿过了或勇敢地去穿了才有说话的底气,望而生畏的懦夫是没有发言权的。这两天在纪念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因为克里米亚问题似乎受到了欧洲各国政要的冷遇,但普京的发言掷地有声,气壮山河,也不禁让有些人汗颜。普京说,伟大的俄罗斯人民牺牲了百万条生命,拯救了欧洲,打败了纳粹,捍卫了和平!是啊,当希特勒大开杀戒的时候,波兰一触即溃,法国望风投降,英国隔岸观火,是勇敢的俄罗斯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自由、和平的中流砥柱,也赢得了今天普京的理性尊严。所以在道德面前,在责任面前,在诚信面前,在尊严面前,在事业面前,我们没有自由,不能变通回避,更不能突破底线,我们也不需要那些放任和纵容的所谓自由。
有一句话叫戴着镣铐跳舞,是说在规则和限制中,我们仍然可以寻找最大的自由和突破,而且唯其如此,才更能彰显出其中的美和不平凡。是的,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但担当起蜀国之后,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成为智慧的化身被后世景仰。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以小米步枪的基础条件,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人。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担当起了各个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获取了最大的自由和成功。还有,诗词曲赋都有固定的章法,但杰出的作家不是削足适履,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苏轼椽笔一挥就是理趣文章,所有一代之文学争奇斗妍,各领风骚,都从自己的角度,在各自空间发挥了最大的自由,才有了彪炳千秋的中华文明。
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告诫他,发给你的牌是不可选择的,你的任务是认真、细致、沉静、自信地打好你手中的牌。可见不可能要求一切都是自由的,面对外部世界,我们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努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以万变应不变,端正态度,投入情感,辨清是非,明确责任,激发潜能,克服困难,去迎接挑战,就有可能实现梦想,取得成功,获得突破,从而赢得那片自由的灿烂天空。
作为青少年学生更要明确自由与不自由的辩证关系,明确自己的时代责任,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无论面前是顺境还是逆境,是如何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穿过沙漠,这是不可回避的,也是没有选择的。但我们毕竟生活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穿越沙漠的进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仍然有可以自由发挥的巨大空间。 桑提亚哥说,人生下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但你就是打不败他!朋友们,让我们向着梦想出发,用最科学的方式和最合理的道路走到心中的那片绿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供材料比较简洁,内容具体,主题鲜明,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