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5:05: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英文名称:Basic Problem of Land Adminstration 任课教师:罗士军

适用学科、方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各方向 预修课程:土地管理学

内容简介:系统介绍国外土地管理的理论基础、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结合中国现行土地管理的具体状况,预测我国未来土地管理的发展趋势,探讨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可能性。

课程编号:01307050206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英文名称: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任课教师:谢炳庚

适用学科、方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发展方向 预修课程: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 内容简介:系统介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重点讨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新成果,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Carl Steinitz et al . Alternative Futures for Changing Landscapes[M]. Island Press,2003

课程编号:01307050207

中文名称:土地评价与土地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Land Evalu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任课教师:周国华

适用学科、方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评价与土地经营方向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土地评价与土地经营的最新研究进展、前缘理论与现代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土地评价与土地经营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土地评价与土地经营研究的近今热点;城乡土地分类及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土地潜力评价与适宜性评价的新理论;城市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基本理论、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土地价格变化的预测预警;土地经营的原理、机制、模式及策略;土地经营与城市经营的互动与关联机制;数量方法及“3S”技术在土地评价和土地经营中的应用,土地评价与土地经营的典型案例等。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倪绍祥.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孙陶生.土地资产管理导论[M].经济管理出版,2001.

3、李荣敖.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01307050208

课程名称:国土资源评价与规划

英文名称:Evaluation and Planning of Land and Resources 任课教师:李晓青

适用学科、方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向 预修课程:自然资源学

内容简介:全面介绍国土资源系统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及开发潜力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探讨层次分析法、主导因子评判法、多因子综合评判法、最低限制因子评

判法等评价方法在国土资源评价和规划中的运用。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徐焦利.国土资源评价方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1307050211

课程名称:自然资源研究进展

英文名称:Progress in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任课教师:谢炳庚

适用学科、方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各方向 预修课程: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

内容简介:系统介绍自然资源研究的学科体系、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的近今成果,重点讨论资源价值论、资源核算论、资源产业论、资源制度论、资源配置论和生存空间论等自然资源研究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中国和世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案例分析。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蔡运龙.自然资源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0.

2、封志明,王勤学.资源科学论纲[M].地震出版社,1994.

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文学和水资源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该专业学科前沿,具备水文水资源分析、实验与计算能力,并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

(1)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培养梯队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梯队成员基本上具有研究生学历。

(2)研究方向反映了专业前沿:本专业所设置的四个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学术性,也反映了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深入研究的潜力。

(3)学科的地方特色突出:本专业所设置的研究方向如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动力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类再开发利用土地和水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陆地表层物质迁移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南方丘陵红壤和水稻土的物质迁移转化规律;水旱灾害的水文学机制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湖南省、特别是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减灾防灾对策;水资源利用与规划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水资源利用方法和利用技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以及水资源的延拓开发利用(如水库、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1.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动力学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动力学模型是水土资源评价、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研究区域水分和盐分循环与平衡以及水资源合理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方向以多孔介质中流体和溶质运移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水资源在不同开发利用条件下土壤水和地下水运动规律,以及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规律。主要内容:(1)坡地土壤水分循环转化与模拟。研究南方红壤坡地的水分运动状况,利用SPAC、SVAC或WAVES模型来模拟其水量平衡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预报预测土壤水分运动过程;(2)土壤水动力特性的空间变异性。研究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在空间的分布,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壤水分性质分布图,为生态农业与精准农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研究林地、草地、农田等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循环平衡与动态变化,以期获得不同植被的土壤水分承载能力,为植被建设提供依据;(4)确定多孔介质中水和溶质迁移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针对目前土壤水动力参数的复杂、费时、不唯一的特点,探讨多孔介质水动力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利用室内和野外实验估计水动力学参数,探讨建立多孔介质中水和溶质迁移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2.陆地表层物质迁移

陆地表层物质迁移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方向从土壤中物质迁移过程,土壤—作物生态系统及区域生态环境三个层面研究土壤物质迁移机制、土壤物质循环调控途径、有机肥和化肥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措施体系以及农(林)区环境改善途径的探索,为开展区域生态环境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体系。

研究内容:(1)典型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我国南方典型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过程通量与收支动态变化规律、土壤有机碳转化过程动力学及其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2)坡面溶质运移的研究。自主开发电解质脉冲法坡面水流速度测量系统,建立土壤侵蚀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溶质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的迁移和再分布规律。(3)土壤质量及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中低产田和新垦土地土壤质量及水分合理利用,在土壤物质迁移、循环理论指导下,研究防治生态脆弱区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恢复的技术措施。(4)农业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土壤中物质迁移参数的估计方法,土壤水、热和溶质运移模拟和调控;(5)湿地生态系统滞污研究。根据多孔介质污染物质迁移理论以及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理论,结合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集中排污政策,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湿地、人工湿地)中有机污染物迁移理论与治理方法和技术。

3.水旱灾害的水文学机制 本研究方向以水文学、水资源学和水旱灾害系统基本原理为依据,充分利用长系列的气象、水文、社会经济指标以及水旱灾情等资料着力于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强度,时空规律与水文气象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关系;(2)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降水径流形成规律和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深入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环境形成演化机制和变化规律研究;(3)加强“3S”高新技术在水旱灾害演替进程,实时追踪过程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区域水环境预测预报和水旱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预报综合集成研究;(4)水旱灾害风险、损失评估及风险管理研究;(5)水旱灾害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减灾行为社会化,水旱减灾经济学以及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的研究;(6)水旱灾害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子系统设计。

4.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是当今世界上最紧缺和宝贵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资源利用与规划》是当前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近二、三十年来水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方向侧重研究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研究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优化配置与效益分析。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水资源形成、转化机理;(2)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3)基于GIS的水资源综合评价和管理信息系统;(4)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与工程规划,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5)水资源配置动态模拟模型和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6)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经济分析及决策理论和方法;(7)水资源统一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等。

四、专业课程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辨证法概论 硕士英语精读翻译与写作 硕士英语听说 01308150101 常微分和偏微分方程 01308150102 计算语言 0130815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1308150104 水资源量测技术与水动力实验 课程 学时 20 36 144 64 80 60 60 50 学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分 (春/秋) 1 1.5 4 1.5 4 3 3 2.5 刘春平 夏卫生 蔡松柏 刘春平 章新平 刘新华 吕殿青 戴亚南 秋 春 秋、春 秋、春 秋 秋 专业必修课 秋 春 公共必修课 备 注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mvr14xzqu0fvam2h1q1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