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家新区规划与实施评估的思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0:13: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步扩张。在国家对各级开发区支持政策逐步弱化的背景下,很多省对国家新区的政策倾斜都是通过对省内其它地区的挤压而实现的,在发展资源参照行政等级层级化配置的情景下,加大对具备更高行政级别和更好基础设施支撑条件的特大城市的支持,将进一步削弱中小城市的发展能力,导致省内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此,国家新区的发展规模预测,应当加强区域发展阶段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分析,不仅仅要强调效率,更需要兼顾公平,从区域协调发展、府际合作共赢、有序解决人口市民化问题的角度来思考,为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模提出有说服力的建议。同时,政府决策应当关注国家政策的转向,强化国家新区区域发展引擎和转型发展示范的作用,强调高端发展和创新发展,并有针对性的配置发展资源,避免国家新区成为欠发达地区的竞争者而不是引领者。

4.2长远和近期的兼顾:实现开发风险可控

国内学者对新区开发建设中出现的鬼城、空城现象的讨论很多,特别是近年来东部的一、二线城市很多新区和开发区可以看到大量土地、房产闲置的情况。在新常态背景下,大部分城市的增速出现了进一步放缓。而中西部国家新区后发赶超的意味比较明确,更应当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吸取相关城市新区建设中的教训,避免基础设施建设过于超前,土地出让速度过快,成为大量低效公共投资的消耗地和政府及资本逐利的竞技场。

新区的开发建设和良好运转是一个复杂综合体有机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量上的平衡,还应关注内部的结构性平衡。包括住房供给结构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平衡、职住的平衡、资金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等诸多方面。国家新区规划应重点加强对资金平衡和社会风险的关注,相关内容一直是美国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由于传统规划过于强调计划导向,以及很多地方政府和开发主体对相应问题讳莫如深,导致相关内容在规划成果体系上的缺失。除了规划技术方法层面的努力之外,如何改变城市增长的惯性,帮助各级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真正实现发展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转型,还有赖于国家财税体制、政府绩效考核体制等外部制度环境的深刻改变。

4.3整体与局部的共赢:加强府际协调合作

良好的体制机制设计是新区开发建设活动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国家新区的管理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各地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探索合适的模式。目前国内众多新区的开发管理体制有多种类型,包括一级政府模式:如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省市共建模式:如两江新区、西咸新区等;还有省协调、市实施模式:如天府新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启动建设较早,位于直辖市,实行一级政府管理具有条件,而其它国家新区往往通过

9

赋予新区副省级行政规格或对主要负责领导高配的方式来加强整体统筹能力。

在西部某些国家新区,采用“省市共建、以省为主”体制,由省级政府划定直管区,成立相应管理委员会,并直接主导区内开发建设的情况。由于剥夺了原本属于中心城市的发展机会,导致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直接在相反的发展方向另辟一个新区,与之近距离竞争,导致城市发展资源的非理性配置。省级政府作为区域性政府,直接参与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笔者认为不妥。

国家新区并非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正式概念,因其以国函形式发文批复,故称“国家新区”,其规划、实施和监管都缺乏国家层面的制度性保障,国家层面也没有归口领导机构。因此获批后,国家新区的实际管理权限主要在省里,如果省级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快速见成效的目标压力下,项目引进和开发建设很容易受到市场力量的过多影响,又何谈兼顾近期与长远、整体与局部、效率与公平的良好目标的实现。

5.小结

与早期的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相比,目前国家新区政策的含金量在不断降低,随着国家新区数量的增多和国家对于开发区优惠政策的清理,国家新区的优惠政策呈现空间泛化的趋势。国家新区的规划和建设热潮终会成为过去,正如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热和开发区热一样,在历史演进中随着大浪淘沙而逐渐分化,胜者倍受追捧,而败者却只能黯然伤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我们主动反思之前一轮规划提供了契机。

规划评价包含了三个层面:技术评价、实效评价、价值评价(张庭伟,2009)。目前国内的很多规划评估还是较为侧重为前两个层面,即规划技术内容的合理性和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了规划的意图,而对于规划的价值评价相对缺失。国家新区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发展实践,其相关规划决策层面较高,实践中决策者和规划师的价值观往往会替代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公共政策,应当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就城市发展而言,公共利益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群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平衡问题。在城市规划变革的历史转折期,国家新区规划和实施应主动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仅关注发展效率,更要关注区域带动和区域公平,关注开发有序和风险控制,关注体制机制和协作机制建设,率先实现从技术型规划走向政策性规划、从部门性规划走向综合性规划。

10

致谢:本研究基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府新区规划实施评估与完善”项目组的工作成果,项目主管总工为李晓江院长,分院主管为彭小雷院长,项目组成员包括:荀春兵、吴凯、卞长志、吴俐、王薇、陈岩、杨浩杰、江瑞、刘博通、黄科、李丹等,合作单位为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四川省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在此一并对各位同仁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11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R].2015

2. 李晓江.“钻石结构”——试论国家空间战略演进[J].城市规划学刊,2012,(2):1-8 3. 曹云.国家级新区建设隐忧[J].决策,2014,(12):26-27.

4. 刘卫宏,孙玉肖.“暗战”背后——国家级新区的决策考量[J].祖国,2012,(18). 5. 王佳宁,罗重谱.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与功能区实态及其战略取向[J].改

革,2012,(3):21-36.

6. 郑德高,葛春晖.对新一轮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

划,2014,38:90-98.

7. 上海城市规划院.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总图编制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5.4. 8.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与创新》总报告课题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改革创新思路研

究[J].城市规划,2014,38:84-89.

9. 李晓江,张菁,董珂,等.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创新方向初探[J].上

海城市规划,2013,(3):1-5.

10. 彭小雷,刘剑锋.大战略、大平台、大作为——论西部国家级新区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作

用[J].城市规划,2014,38:20-26.

11. 林立伟,沈山,江国逊.中国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研究进展[J].规划师,2010,26(3):14-18. 12. 汪劲柏,赵民.我国大规模新城区开发及其影响研究[J].城市规划学

刊,2012,(5):21-29.

13. 山东省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王振海.国家级新区行政体制类型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

东方行政论坛,2014.

14. 张庭伟.技术评价,实效评价,价值评价——关于城市规划成果的评价[J].国际城市规

划,2009,24(6):1-2.

12

作者简介:

刘继华,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规划二所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 105537972@qq.com 13501029703

13

搜索更多关于: 国家新区规划与实施评估的思考 的文档
国家新区规划与实施评估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ni9j0s6sm17c19373fh7l7tx29ybm00g4g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